杨业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探索有效的就业与扶贫方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现阶段,技工院校在进行就业与扶贫一体化的培训中的功能也逐渐凸显。本文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的就业与扶贫培训一体化进行研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探究,指出其中的可行之处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技工院校在相关培训业务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就业与扶贫 培训一体化 职业
一、技工院校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内涵
1.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概念
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主要是面向贫困家庭的技工院校在读学生,为学生在就业上提供大力的支持,对其就业观、就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进行培训,促进学生的稳定就业,提高家庭的脱贫能力,改善经济条件,减小其的贫困程度,实现家庭脱贫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技工院校开展就业扶贫培训,一般就是借助于现有的学校资源和条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用性专业技术的培训,包括职业资格培训、实用性专业技术培训等让培训者(学生)掌握相关的职业技术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业培训是技工院校在办学中的基本职能和特征,是实现教育扶贫的重要手段,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自主发展及创业脱贫的有效性与积极性。
2.开展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的必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对于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其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的就业技术及相关信息较少,就业能力不足,但是其又迫切希望改善家庭贫困的状况,向往美好生活。通过开展就业与扶贫一体化的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让他们了解自身的特长专长和就业优势,便于在就业、创业选择中更具优势和更易成功,提高其就业收入,促进其家庭的精准脱贫。
对于当下的大环境来说,缺乏技能的劳动者普遍存在就业难,且仍存在用工需求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局面。具有技术特长的职业型人才在职场中更加受到用工各方的青睐,其工资报酬更高。通过开展就业与扶贫一体化的职业培训,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培训手段,提高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匹配度。虽然我国现阶段在扶贫工作中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是一部分贫困学生过于依赖在校的贫困生补助金,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逐渐形成了严重的思想和技能懒惰性,不利于其形成自主的内生的积极的就业观与择业观,不能有效促进就业脱贫,不能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實施就业与扶贫一体化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3.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的实施的重要性
技工教育的办学层次较为多样化、层次化,学生参与学习培训的方式较为灵活,方便学生选择。这种简单易于操作的实用型技术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当前开展就业与扶贫的一体化培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技工教育中的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是一种智力扶贫举措,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从根本的长远的发展来考虑的解决人口贫困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贫困地区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切实地促进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技工院校就业与扶贫培训一体化的不足之处
毋庸置疑,当前,在技工院校开展就业与扶贫一体化的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有的技工院校对开展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认识深度不够,操作缺乏系统性,往往过于注重培训的形式,没有考虑贫困学生的自我内在需求,缺乏个体的针对性,培训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采用的是讲座培训以及理论培训的方式,纯理论偏多,不能很好地与扶贫技术培训的要求相适应。其次,针对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还缺少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各个学校在开展具体的培训时缺少相应的标准,出现了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或者培训时间较短等情况,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在具体的就业扶贫培训大纲上,培训内容较为单一或老化,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大多数仅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没有考虑贫困学生关于就业择业的真实想法,忽视了学生长远的就业择业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的长期发展,培训效果不佳。在培训结束后,缺少相应的反馈评价跟踪机制,不能很好地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不能以就业脱贫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准,不利于及时地进行各个培训内容的调整,制约了培训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就业与扶贫培训一体化的对策
1.建立健全就业与扶贫培训一体化的相关制度
传统的扶贫方式是采用提供资金物资的补助方式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思想上和技能上来促进其更好地实现脱贫,要加大学校相关培训的力度,提供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各种培训,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参与到培训中来,获得充分的就业培训机会,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在技工院校的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的开展初期,各大技工院校必须要提高其对于精准培训工作开展的重视,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其真正地具有现实意义。学校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牢记自身的历史使命,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和培训管理制度,将国家各项扶贫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参加培训。学校还要对学生的就业与扶贫情况事项实行动态化的管理,及时调整培训方式方法,提高贫困生的就业与扶贫培训的有效性。
2.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开展就业与扶贫培训
技工院校在开展相关的就业与扶贫培训时还需要整合多方有利的资源,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培训效果。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学校要将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和各大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例如,在政府部门中,林业、农业、科技、教育部门以及财政部门等都具有相关的扶贫培训的任务,技工院校应该积极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得各个单位都可以有效地将各自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提高职业技术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对于一些企业用人单位而言,技工院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在本校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人才模式,成立冠名班,把一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作为扶贫培训对象,直接成为冠名企业的职工。或者,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为学生开展定期的免费培训,签订就业协议,强化其就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脱贫,发挥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在现代扶贫、脱贫中的重要作用。
3.创新多元化的就业与扶贫培训模式
就业与扶贫的一体化培训要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要创新当前的就业与扶贫培训模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的有效结合、讲座培训与课堂教学培训的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企业实践的结合等,为学生的就业培训提供更多合理有效的方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技工院校不应该只立足于简单的企业一体化技能培训,其一体化培训应该围绕多元化的就业体系展开,包括新型农村农民发展的培训、现代农牧业的培训等,围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以及劳务品牌培训等,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其开拓多元化的就业模式。例如,在农村开展相关的现代农牧业的培训,对这类传统的农业进行创新规划,提高农村学生立足于农村,创新就业的能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技工院校还可以开展旅游、保健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培训,推动贫困地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让贫困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本地农村建设中去,通过组织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链的培训,提高学生就业择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其中。
4.完善就业与扶贫培训一体化的相关保障机制
要堅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主的培训理念,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及时对接社会的发展需求,定期地对相关的培训课程进行更新,强化学生相关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技工院校在开展就业与扶贫的一体化培训时,要认识到培训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其办学的一大重要目标。建立良好的贫困生就业的保障体系,明确相关的职责范围,关注贫困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心理感受。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而言,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其往往具有更多的就业压力,经常会出现孤僻和自卑的现象,不能很好地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对于社会上的物质补助,很可能使其感到理所应当或者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等的负面情绪。培训时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等着手,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加培训。技工院校还要做好相关的培训评价反馈制度,定期地对学生的培训进行跟踪反馈。培训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学生对于培训的看法和意见;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对接,得到用人单位对于相关培训的信息反馈;对学生家庭的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便于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扶贫培训计划。通过这些,才能保障就业与扶贫培训的有效统一。
四、小结
就业扶贫是最有效的扶贫手段之一,是解决贫困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要准确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就业与扶贫一体化培训措施,做到与时俱进与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帮助贫困家庭更好地脱离贫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我国扶贫脱贫事业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