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峰 赵柳
摘 要:文章在分析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育人功能的内涵基础上,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在新校区建设后期,高校在协同育人理念引导下应如何有效开展校园绿化设计与建设工作。高校应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特色、文化特点和植物优势,以“环境育人”为导向,形成具有本校特殊“显示度”的绿化建设思路,使校园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人本情怀、审美素养和良好习惯的育人场所。
关键词:大学校园;中医药;校园文化;绿化环境;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5-0006-02
高校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它既要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又要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提供一定的人文场所。所以,一项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不应该只注重解决功能性问题,更要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人文化的思想,体现“环境育人”的新理念。在校园环境建设的大概念中,校园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甚至起主导性作用的内容。所以,绿化建设中注重人文融入、实现环境育人成为新校区建设中后勤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对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大学校园绿化建设进行研究。
一、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育人功能的内涵
校园环境是大学形象的外部表现,能最直接地反映出这所高校的办学实力、文化风貌和管理水平等。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内可以让全校学生、教职工产生认同感,对外则直接影响到公众对学校的印象。在现代化的高校中,校园绿化建设早已从单纯的花草树木的种植和养护延伸为除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设施以外的所有校园植物和景观,如花草树木、假山石景、雕塑小品、喷泉水景、灯光夜景等,甚至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以上诸类,更是学生课堂教育场景的延伸。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雅气质,提升学校认同感等,能在履行高校“培养人才”职能中发挥“协同作用”,是高校“环境育人”的重要载体。
二、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育人功能的实践
1.围绕学校专业特色,打造传播知识的游园
基于专业特色,中医药大学大都建设了药物园,南京中医药大学将自己的药物园命名为“药苑”。南京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的药物园受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着基础条件差、药物品种少、入园人数不多的问题。对此,学校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规划建设。
(1)后勤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按照教学研究功能为主、游园功能为辅的思路开展设计建设,在保证教学研究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布置道路、平台、栈桥、连廊、水榭、凉亭等,着力提升药苑的观赏和休闲功能。要筑巢引凤,留住入园学生。
(2)药学院自主引种种植。学校开放基础建设经费的绿色通道,由药苑的主要使用者药学院牵头选择品种,谈判采购,引种种植,日常管养。要保证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布局的科学性,让学生有药可看。
(3)将药苑旁地块建设为观赏游园。从西藏、青海、江西婺源到江苏兴化,花海经济效果明显,研究者众多。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都有花海种植的实践,其中南京理工大学的“二月兰花海”名聞遐迩。学校结合地块大、投入低、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在药苑附近种植了波斯菊,形成“波斯菊花海”。这正如康有为所说:“各大学皆有游园,备设花木、亭池、舟楫。”“波斯菊花海”被南京诸多媒体以“药苑格桑花海”为题进行报道,引得周边市民纷至沓来,并且切实吸引了本校学生进入花海游园,使得进入药苑的学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4)增加稀有品种,药物“挂牌上岗”。为将入园的学生留住并使他们学习到知识,药苑管理人员在花海盛花季开放珍稀药植区,增加贵重、珍稀药物的展示,同时让药苑内所有药物“挂牌上岗”,以便学生直观感受,一目了然。
(5)创新传播知识手段,校内植物悬挂二维码。校园内的植物除了要有文字介绍外,还要悬挂二维码。学生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能立刻知道它们的植物学名称、分类、生长习性及功效等。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看似不起眼,但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可以说校园是一部丰富的植物学百科全书,学生徜徉其中时,俯拾即可得。因此,学校应创新传播知识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植物学知识。
2.结合植物和人物特点,时时处处传播中医药文化
一所高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景观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它能反映出自己的独特面貌、特点和个性。某些校园景观可以复制,但是其所承载的文化无法复制。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其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高校绿化建设应以创建文化景观的方式,传承自己的校园文化。
(1)注重景观小品的名人效应。药苑入口处建有李时珍汉白玉石雕塑及《濒湖脉学》序言景墙,图书馆楼下建有吴为山设计的张仲景青铜雕塑和《伤寒论》玻璃小道。这两处景观小品各自成景,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中医药院校特有的名人效应场。
(2)以优秀校友命名景观和绿化带。北大门入口处的以岭泉、中轴线南端的杨清池、图书馆旁的汪受传银杏林等,都激励着学生以优秀校友为榜样。
(3)选取具备药用价值的植物为绿化主流品种。道旁香樟、银杏成林、林下麦冬、间种石蒜等,成为学校的主要绿化景观。品种的选择既开放大胆又主线清晰,且符合地域特点。只要有一定景观效果的药用植物,都可以作为设计备选。
(4)特色文化景点带动中医药文化传播。2014年10月,适逢学校60周年校庆,学校的特色文化景观“药苑格桑花海”和药苑与校庆学术文化活动交相辉映。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以绿化创造景观、以景观蕴含文化、以文化教育人的成功案例,也证明了高校绿化环境的育人作用不仅能惠及校内师生,而且可以延伸至整个社会。
3.注重人本情怀,创造寓教于景的环境
人类与花草树木一样,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命与花草树木存在某种契合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所以,古今中外有很多借植物抒发情感,以植物比喻人格的文学作品。学校在环境建设和改造中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和人文关怀,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1)将封闭绿地改为开放格局。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优美的校园绿化环境可以舒缓人的情绪,释放人的压力。学校的校园绿化前期建设中很多绿地都以灌木封闭,与学生毫无交流,起不到景观绿化应有的效果。后来,多数封闭地块被改造为开放式的。这样一来,就为学生提供了可以亲近绿地的条件,有利于舒缓学生的情绪,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将人为走出来的“路”建成路。很多绿化景观在建设初期往往停留在景观本身的美观上,实用功能性不足,缺乏人文关怀。为此,学校顺应学生的需求,将学生踩出来的小路建成汀步或园路,为学生行走提供方便。
(3)在封闭树林间布设小径和平台。树林除了美观外,还有隔音、遮阳、吸尘的基本功能,学生徜徉在林间小道或驻足于林间平台,能安神定志。学校将教学楼边、体育场旁原本封闭的林区改造成散步休憩的场所,供学生学习、交流和休闲。轻松宜人的环境对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也是寓教于景的一种体现。
(4)及时整补绿化盲区。新校区建设不会一步到位,甚至有的楼宇周边没有建设配套绿化,楼宇周边环境与楼宇本身和校园整体环境极不协调,传递给学生的是没有制度、没有章法、缺乏管理、消极懈怠。因此,学校必须及时整补绿化盲区,避免学生对校园环境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避免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
4.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和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高校校园中,蔚然成荫的大树,清新开阔的草坪,以及精心雕琢的艺术景观等,都会发挥其对学生的美育功能。
(1)选取适合地域和本校特点的重点季节。以美学和美育功能作为校园绿化建设研究对象的案例比較多,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参照。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分区布局和春夏秋冬皆有景致外,学校借助绿化建设实施美育的重心是秋季景观,因为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秋季有着天然的优势。
(2)按季节选取适合的树种。四季对植物的景观影响主要体现在干、果、花、叶上,秋叶、硕果是特别富有情感和诗意的。学校选取的主力品种有银杏、红枫、鹅掌楸,并辅以法国梧桐、香橼、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做到疏密结合、色绿结合、叶果结合。
(3)按季节选取适合的花种。波斯菊的盛花期是每年10月到11月,选择种植波斯菊既符合秋季需求和学校其他工作的需要,又不违背中医药特色的基本原则。另外,秋季药苑中各种菊花盛放,是必备的景观。
(4)药植园一年四季花果不断。学校的药植园内一年四季花果不断,根据地势适当种植菊花、木绣球、小檗、枸杞、香橼、橘树、山楂等。
5.引导行为习惯养成,提高道德素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因此,高校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创造,重视在校园环境创造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学校在绿化建设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具体如下。
(1)与学生组织或班集体共种共养。学校在“植树节”“绿化宣传周”“学子林”等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建设,这是一种鲜活的德育方式。绿化师傅通过手把手的教导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特性、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让学生在感受劳动的快乐与艰辛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经过共同劳动,学生们还可以提高集体凝聚力,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2)及时清理和规整绿地环境。整洁优美的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促使师生去认同、去珍惜、去内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道德素养。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保洁人员的工作过程也能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
(3)注重细节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坏习惯的养成是外界环境影响造成的,如一个地方被人丢了一个垃圾,其他人就会继续丢,毫无心理负担,这是破窗效应的一种体现。因此,环境能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学校应注重细节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积极接受学生组织的志愿活动。在美观的绿化环境下,学生会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目前,学校多个绿地是学生们以班级或学院为单位共种共养的,在花海盛花期学生组织的定期维护活动也是自发自愿的。
三、结束语
在新校区建设中,高校校园绿化设计与建设要紧紧围绕高校专业特色、文化特点和植物优势,以“环境育人”为导向,形成具有本校特殊“显示度”的绿化建设思路,使校园环境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人本情怀、审美素养和良好习惯的育人场所,在履行高校“培养人才”职能中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扬,谷正杰,侯辉.大学形象与大学生的学校认同[J].宜春学院学报,2011(03).
[2]叶汉钧,陈建新.试论大学形象与校园文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3]范子文.四季花海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北京农业,2013(35).
[4]常吉翠,柯林,刘泽林,费永俊.高等院校园林式校园绿化建设与改造探索——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
[5]余雁华.校园绿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6]吴永曙.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初探[J].琼州学院学报,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