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恩 林佳 林晓明 石光 何广平
摘 要: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及其相关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高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性机遇。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创新活动,能够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其成长为创新型人才。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课外科研提供平台,规范管理模式,营造更好的科研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科研;科研平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5-0008-02
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落实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科研项目及其相关活动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作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下,以课外科研项目及其相关活动为载体,建立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联机制,已经成为各大高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树立科研创新精神和培养科研创新人才,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很多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创新精神及自主创新意识,思维方式偏向于直线型及单一型,这对日后的发展相当不利。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氛围。对于各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新能力对其日后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而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课外科研。本文对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的意义、现状及完善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我国大学课外科研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很多高校每年都要舉办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科研学者作为科技系列讲座嘉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论文报告会,举办定期的科研实践成果展示,为大学生快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前沿的权威信息,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提供了有效途径。科技系列讲座嘉宾可凭借其权威性向大学生介绍前沿技术,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营造浓厚的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此外,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大大增加,高校更加重视课外科研硬件条件的完善。
但是,我国高校课外科研活动的举办依然有不足之处。在课外科研项目及其相关活动成功举办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虽然参与了项目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一些大学生接触科研是出于功利目的,而非学术目的,只为评优加分;一些大学生在科研创新实践过程中全凭感觉,缺乏合理的计划与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不讲究规范,并且缺乏毅力,做到哪里算哪里;一些大学生一味指望学校或指导老师分配任务、亲临指导,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科研创新精神;一些大学生在做科研之初颇有一番大志,但一旦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时,便容易气馁,随之退出,缺乏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坚韧精神。此外,高校普遍缺乏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系统性培养,也缺乏专业教师的组织和指导。纵观各大高校现有的科研条件,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达到课外科研应有的效果,进一步的改革深化势在必行。
二、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课外科研提供平台
高校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成功转型,就要把课外科研全面引入实践教学中,建立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为此,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大学生的课外科研提供平台。
1.建立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渠道,更是高校实行课程改革的核心切入点。高校应注重创新开放实验室的发展模式,确保开放实验室发挥高校课程改革中软硬配件相辅相成的结合体作用,努力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创新性、可持续性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学科研模式的创新,并发挥其在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开放实验室主要有以下三个好处。第一,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时间和机会,让大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第二,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第三,课外科研实践活动的增多,可以使大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课外科研活动中,进而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
开放实验室能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改革糅合,能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科学创新素养、全面分析问题并付诸实践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必不可少的团队合作精神。目前,各大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开放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机制中仍存在许多需要商榷的问题。但是,各高校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循序渐进,就能确保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工作获得革命性的成功,进而实现实验室功能的最大化,为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2.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是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的重要媒介。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含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大创项目,以及各高校为营造良好科研创新氛围而设置的一系列课外科研创新课题等。这些项目都有相应额度的经费支持,大学生若想参与其中,需要经历申请、评选、立项、实施、答辩、结题等流程。得到批准后,大学生方可获得立项并进行科研创新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是难得的科研创新实践机遇,对其日后深入科研创新实践有重要帮助。同时,各类科研创新项目/课题对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结题的标准提出了一定的限制,科研创新项目/课题的参与者(尤其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目标清晰可见。大学生若想成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或课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研创新项目/课题具备严谨的管理机制,更有益于科研创新项目实现预期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这种严谨的管理机制下,能够系统地参与创新性的科研活动,能够自主思考与分析,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
作为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创业主体的大学生,是国家飞跃性发展的栋梁,承担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有必要大力推广科研创新项目/课题。
3.鼓励大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比赛
以科普类的讲座和专业学术交流为基础,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挑战杯”等科学竞赛和科技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应制定激励机制和政策,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研究。例如,高校可对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及其相关活动的科研成果给予适当的奖励与宣传,或者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相应的科研创新学分,从大纲上要求并鼓励大学生获得一定的科研创新成果及在校修读期间的学分。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科研创新型比赛都由导师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大学生与教师合作发表科研创新论文,共同参与科研会议发言。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创新性,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严谨学风,形成优良个性。
三、规范管理模式,营造更好的科研氛围
课外科研的有序开展需要规范的管理模式,因为任何活动都不能脱离合理的区间规范。目前高校对课外科研的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管理者不能对其熟视无睹,否则矛盾会逐渐堆积,甚至爆发。课外科研一旦被滥用、扭曲,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创新人才培养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作用。
1.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项目
在高校,大学生可通过上文提到的大创项目、“挑战杯”等科研比赛及活动参与课外科研。事实上,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在内的很多大学已经实施导师制。导师制来源于牛津大学导师制,牛津大学百年繁荣的秘诀就是始终坚持导师制下的教学和教育方法。1400年,牛津大学主教William Wickham(威廉·威克姆)在新学院首次实行导师制时,导师便被赋予充当“学生在道德和经济方面的保护人”的职能。牛津大学导师制具有“注重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之特点,注重在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该体制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组队,参与导师的课题组学术活动。也就是说,大学生可以自发组成由老师领队的科研团队。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意识及协同创新能力,并且可以更多地接触科研,提前感受研究生的生活,从而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更好的规划。与导师合作完成课外科研,多与老师交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课外科研方面的素养,增加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大学生可以从导师身上吸收一些有用的思想,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因此,更好地发挥导师负责制作用,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为课外科研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为推进科研创新活動工作,高校应制定关于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规章制度,以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将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学分纳入大学生专业课培养计划中,并完善相关奖励制度,可以使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推广。
此外,合理的奖励制度也具有可行性。其一,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奖励范围包括:自主独立完成科研创新课题,取得一定成果;参加科研创新竞赛并获得一定等级奖项;参加或主持教师课题研究,承担其中一部分或多部分任务;在发明创新创造、制作创新型科研作品上取得一定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各大会议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其二,给予其他方面的奖励。在一系列荣誉奖项及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资格推荐等方面,可以把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及其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这样一来,大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
四、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因此,高校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推进教学方式及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大学生在课外科研上有更大的作为,从而整体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03).
[2]陈爱萍,王玉祥.探讨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韩响玲,金一粟,穆克朗.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2).
[4]刘长宏,李晓辉,李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