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1-16 12:30黄宏杰
会计之友 2018年24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

黄宏杰

【摘 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审计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称:为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教育审计工作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完善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文章分析了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制度建设、服务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开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提升教育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高校审计; 审计现状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24-0130-05

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审计地位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由审计、纪委、监察组成。中央審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审计的定位是:“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为习近平,副主任为李克强和赵乐际。

一、背景

(一)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

党中央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对审计监督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审计监督作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保障了审计监督科学性和独立性的同时,通过统筹协调审计职能强化后的各类监督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的专业性和全面性,促进审计全覆盖的推进。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可靠保障。

“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3日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就进一步改进审计监督、深化制度改革、加强自身建设做出具体部署,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了思想和行动的力量。习近平指出,要深化审计制度改革,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审计理念,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加大审计工作的审计力度,深化上级相关部门对下级相关部门的监管与领导,加快形成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二)新时代将高校内部审计定位在大学治理的高度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职能。教育审计工作是国家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完善教育治理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后强调“完善学校的权力约束体系与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强化内部审计。”《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于2015年2月9日出台,该文件提到:“在高校内部管理中,优化监管过程、规范权力的运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等都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来得到显著的改善。因而学校应对审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这对高校的长远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于2014年6月3日出台,其中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巡视监督、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以促进强大的监督凝聚力的形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第一条规定:“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政同审全覆盖。”

2016年以来,一年多时间里连续出台了多个高校审计法规:2016年3月21日,《中共教育部党组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第七条规定:“出台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6年3月24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通知》(教财〔2016〕2号);2016年12月6日,《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教财〔2016〕11号);2017年8月8日,《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办法》(教财〔2017〕3号);2017年12月29日,《教育部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财〔2017〕10号)等。

(三)审计署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也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2014年1月16日,审计署第五次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征求意见稿)》;2016年2月5日,《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审政研发〔2016〕20号);2018年1月12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职责范围的拓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也指出了新时代下内部审计应该履行国有经济规范发展、防范风险和提质增效的具体职责,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评价向服务建议转变,增加了内部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治理的目标。2014年12月9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高等学校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中注〔2014〕71号)。

在“十二五”规划中,累计有四次提到了与审计相关的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审计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五年规划中则有十二次提及到审计工作[1]。《“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今后的审计工作的目标要求:预计到202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审计监督机制初步形成,且与国家的治理体系相配合,共同为中国的改革发展、经济安全、廉政建设、依法治国等工作做出贡献。可以看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已达到了空前状态,这也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挑战也与之随行。

二、新時代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一)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影响其独立性、权威性

2013—2015年江苏部分省属高校内审机构设置[2]如图1。

本次统计了江苏56所省属高校2013—2015年内审机构设置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2013年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置的占57%,2014年内部审计机构单独设置的占66%,2015年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同2014年。未独立设置的内审机构一般都与纪委、监察部门合署办公。这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存在纪委监察功能强化,而审计功能弱化[3]。大多数合署办公的部门领导一般由有党委部门工作经验的人担任,但对内部审计方面的业务不太熟悉,这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通过调研发现,有的高校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审计人员一般是由财务、资产部门转岗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很少。新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4]。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内部审计干部队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要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系统”的作用,需要充分认识到审计是一个系统过程。审计人员的培训、科研创新及问题研究尤为重要。

由图2可知,江苏56所省属高校2013—2015年内审人员培训情况,2013年江苏省部分高校内审人员参加培训的比例为57%,未参加培训的人员比例为43%;从图3可知,2014年江苏省部分高校内审人员参加培训的比例为69%,未参加培训的人员比例为31%。

由图4可以看出:2013—2015年江苏56所省属高校内审人员科研立项和发表论文比较情况,从整体看数量还是偏低的。

(三)管理审计发展较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在审计理论的相关研究和操作过程中,不难发现,高校内部审计存在分类较多的怪象。例如: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工程审计、预决算审计、效益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大多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高校内部审计的研究,发现可将其分为两种,即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管理审计通常包含内部管控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治理审计、专项审计、绩效方面的审计等;财务审计主要有,基建工程审计、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收支审计等。

从图5中可以看出,2013—2015年江苏省56所省属高校开展的审计项目大部分还停留在原始的财务审计阶段,管理审计开展的很少,还不到总开展项目的20%。

(四)审计手段比较落后,内部审计时效性差

本次通过对江苏2013—2015年56所省属高校统计发现,在实际开展项目审计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高校只占5%,绝大多数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严重影响了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同时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风险[5],也不利于审计数据的共享,无法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信息交流的平台。现在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原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曾经说过:“如果审计人员不学计算机,将失去审计资格。”

(五)内审人员职业规划不明确

内部审计人员在高校内部具有相对独立性,职业发展比较单一,转岗具有限制性。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存在不合理性。根据对江苏省2013—2015年56所省属高校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职称评定调查发现,高校财务人员评定副高比审计人员评定副高从流程、手续及比例来说容易得多。而且,高校财务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就开始正高的评定,而对于内审人员来说,只在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到“专业技术资格的设立,如正高级审计等。同时,在岗位责任和保障方面设置追责机制”。而目前对于正高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定还没有实质性的推进,这将严重挫伤高校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六)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江苏省教育厅2014年制定了《关于加强教育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是2015年由教育部制定的,两个文件中对于审计结果的运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对江苏省2013—2015年56所省属高校调查发现:内部审计的重点往往在于发现问题,而忽视了怎样来解决问题,以及怎样来预防问题的重复发生,从而导致整改落实不到位、结果运用不到位,达不到加强和规范管理的目的。有的高校还存在屡审屡犯的现象,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

三、解决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架构,从根本上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明确审计监督权是其独立性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文件第三条提到高校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条件是:规模较大,年收入超过五亿元人民币、教职工人数超过三千人。江苏省人民政府第88号令《江苏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使用和管理社会公共资金或政府性资金,数额较大的,或隶属于较多事业单位的,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对机关内部审计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达到资源合理科学配置的目的,从而在根本上建立并健全审计工作,使之依法进行规范化操作运行。”因此,要切实保障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干涉、不受干扰。管理财政资金较多的省属本科高校和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现在一所本科高校,全年运行费用都在10亿元以上,所以本科院校应该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条件的专科学校也要设立独立审计机构。

(二)积极推进管理审计工作

管理审计,尤其是高校管理审计,已成为审计的新领域。《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至2015年工作规划》中提出“以风险控制为主线,以预防和治理风险为根本目标,建立并实现稳步增值为基础的现代内部审计模式”。以上审计,是将管理审计为主导,以财务审计为辅助的新型审计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于2015年2月9日颁布实施,其主要内容有:“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拓宽,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管理审计进行强化预算,针对性地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责任审计,全员参与,做到尽其职,尽其责”;“有效控制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审计工作应重点突出,强化资产安全与维护工作”。2018年1月12日,审计署发布了新修订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内部审计职责范围,共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部管理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12项职能,进一步提到了管理审计的内容。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沈健同志在全省教育审计工作会议上曾提出“财务管理与财务审计工作,要不断渗透,积极结合二者的优势,改变旧有的财务审计为主导的审核审计方式,并改善内部风险和绩效评审运作机制,促进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资金安全”。

(三)加强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

对审计结果予以科学利用,有利于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对发挥其强大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审计署第11号令《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亦做了明确规定。一方面,单位内部应加强并不断发展完善内部审计优化运作机制、内部审计与其他内部监督力量协作配合机制、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等,并将内部审计过程中的最终结果作为干部专业知识考核、业绩考核、升迁、任免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应加强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在审计中,特别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级以下单位审计中,应当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和成果。同时指出,为有效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内部审计要加强后续审计,监督整改效果,并将整改效果作为审计报告的一部分,或单独出具后续审计报告。逐步推进结果公开[6]。高校内审机构要按照积极稳妥、规范有序的原则,将审计整改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高校专项审计项目可以《审计结果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广大教职工的监督。

(四)不断推进内审队伍的建设

做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键要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纪律严的审计队伍。高校要配备与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相适应、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财经、管理、法律、建设工程等方面专职审计人员。要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稳定,要完善并积极展开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实施再教育制度,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其综合职业水平[7]。教育主管部门和内審主管部门要关心审计人员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情况,积极支持在职审计人员参与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资格考试认证,更好地推进审计职业人员进行正高级职称评聘。

(五)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改变过去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实现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审计数据库平台,实现审计数据共享共用,提高内部审计的时效性[8]。2018年3月30日,审计署召开“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推进培训会,胡泽君审计长在会上做了题为“坚持科技强审之路、扎实推进金审工程,以信息化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新发展”的讲话。胡泽君强调,要充分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对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审计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着力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为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供坚强保障,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特别是要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四、结语

目前国家已进入新时代,审计地位明显得到了提升,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整体素质、管理审计发展、审计手段及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我们要正视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积极推进管理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推进审计队伍建设和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高校审计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监督、评价和建议职能,共同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春华.高校管理审计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1-2.

[2] 2013-2015年江苏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情况统计表[Z].

[3] 韩菲.高校内部审计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142.

[4] 金艳茹,付国春.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探究[J].财讯,2018(7):186.

[5] 孙殿军.浅谈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现状及应对措施[J].才智,2018(12):203.

[6] 吕剑秋.注重内部审计整改促进审计质量管理[C].2014(郑州)中西部第七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14.

[7] 张玉,罗路,彭臻.高校内部审计履责的新任务与新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7(12):11.

[8] 张丽娜.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9):62-63.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变革研究
国家治理视阈下的国家审计正义价值探析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浅议国家审计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的效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对国家审计的影响
关于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研究
中美两国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