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分层走班教学课例研究

2018-01-16 08:36王华震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浮力课堂教学

王华震

摘要:因材施教,因层而教,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打破原有的班级设置,进行分层走班的教学。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现以初中科学《浮力复习》为教学课例,分析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分层走班;课堂教学;浮力

分层走班,因材施教的核心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差异性原则组织教学,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教学困境,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

本文以吴老师的一节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复习》课为例进行分层走班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思考。

课例比较分析:

第一节课课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复习》

授课对象:c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计和过程:

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与浮力有关的知识。

十多位学生分别讲了与浮力有关的知识,其中一位学生将有关浮力的所有知识条目展示在黑板上,而另一位學生则上讲台帮助其共同整理,最后以浮力为中心将有关浮力的知识进行梳理,完成与浮力知识相关的思维导图。

2.测一测:设计测出一个鸡蛋在一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的方法?并说出你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

师问生答,浮力方面最困难的问题是有关浮力大小的计算,学生设计了多种方法,如阿基米德法、称重法等测鸡蛋所受的浮力。

3.针对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浮力的大小。

(1)同一个鸡蛋,两种不同液体。

(2)两个不同鸡蛋(体积不同质量相同),同种液体。

(3)两个不同的鸡蛋(质量不同体积相同),同种液体。

4.说一说: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评析:

第一环节,吴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有关浮力知识的思维导图,此举不仅复习了有关浮力的知识,也学习和应用了复习的方法。

第二环节,吴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鸡蛋所受到的浮力,并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方面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当实验发现鸡蛋在盐水中是漂浮着的时候,这时教师进一步问学生如何才能测出浸没在盐水中鸡蛋所受的浮力,有学生设计了用一个网兜将鸡蛋包住,再在容器底部加一个定滑轮,将网兜下段的细绳绕过定滑轮用弹簧秤向上拉这种进行测量的方法,还在黑板上画出了实验模型图,此时学生已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过渡。

第三环节,三种不同的情景进行变化,并且在同一情景中不断变化问题,进而从情境之中建立模型,分析问题。例如将鸡蛋放大,情景变换为轮船;将鸡蛋变细,情景变换为密度计。

第四个环节,学生发言很积极,思维活跃,讲了浮力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农民选种、游泳圈、热气球、曹冲称象等等。特别是有一位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到了利用杨梅和虫子的密度不同,将杨梅浸入酒中来去除虫子这样创新的见解。由此让学生理解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并使学生最终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节课课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复习》

授课对象:B层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般。

教学设计和过程:

1.我能构建

吴老师先展示、解释有关力的思维导图,然后布置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模仿建构有关浮力的思维导图。最后,在各小组的不断补充和修正下,师生共同完成了有关浮力的思维导图。

2.我能应用

吴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和变式,引导学生做有关浮力大小的判断和基本计算。

3.我能挑战

吴老师以巧克力作为礼物,激发学生来参加挑战,选择不同分值的练习题目,分组派代表进行轮流作答。

评析:

吴老师整节课从“我能构建、我能应用、我能挑战”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学会浮力知识开始,到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最后让学生挑战自我,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这两节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有三方面的不同:教学目标设定的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同。

(1)教学目标设定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基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c班的学生不光在浮力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上有所要求,更在科学探究、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等科学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班的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要求,此外还在情感与价值观,特别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自信心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C班采取比较开放的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实验、探究、质疑、辩论、说理等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其潜能;B班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竞争等形式,鼓励学生互助学习,并培养竞争意识。

(3)教学内容设计的不同。这两节都是从浮力知识结构导图的建立开始的。但c班要求学生直接构建,并对知识进行分类和整理,B班则是先给出浮力的知识导图,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模仿学习,这样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接下来在c班对学生反映最难的浮力大小的计算部分进行教学突破,围绕鸡蛋设置情境,构建模型,设计练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讨论浮力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使本节课达到高潮,从而让学生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中去。B班则是通过我会应用和我会挑战这两个环节,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浮力计算和大小的比较,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学会在快乐之中学习。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分层教学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对于优等生也就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展其自身的个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其自身的内在潜能;而对于学习相对困难、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分层教学也可以从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

分层走班教学,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之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浮力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第十章浮力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