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伟
摘 要:叛逆是孩子成长的标志之一,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不要忘了我们成人也是这样一步步长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关心孩子,耐心倾听,正确引导,同时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实践。叛逆期的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究“艺术”,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走进孩子的心田,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案例;叛逆期;初中生;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103-2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正是由于其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自己的存在,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所以一定要多多关心孩子,耐心的给孩子分析问题、正面教育、精心引导,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笔者以近20年的班主任经历,来谈谈如何对叛逆期初中生进行心理疏导。
【案例】 男生张同学,性格内敛。初一时成绩处于班级中等,自然没有引起班主任的特别重视。到了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突然滑坡,数学、物理均不及格。这孩子平时从不迟到,作业准时提交,对老师温和而有礼貌,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虽然不大回答问题,但绝不打瞌睡,也不讲话,更不影响别人。可以说,各个方面一切正常。
凭着班主任的职业直觉,我敏感地断定孩子的叛逆期来了,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了。于是我找来孩子跟他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多是知识分子,母亲对他疼爱有加,但在教育上束手无策。父亲是个领导,要面子,希望儿子处处优秀,对儿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初一升初二暑假里某一天,儿子在家看电视,父亲要求儿子写作业、看书,于是两人开始了唇枪舌战,父亲说不过儿子,恨铁不成钢,恼羞成怒,把儿子打了一顿。至此,父子两人同在屋檐下,形同陌路人。到了初二,张同学开始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峻的家庭教育问题,非找他父母谈话不可。在张同学的带领下,我第一次来到了他家。张同学的父母很热情,知书达理,于是我们的交流在张同学面前很顺畅地展开了。最后我把话题引向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父子的冲突是导致孩子不愿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上了初中后,孩子所学的知识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较之小学更进一步,对学生潜思冥想的要求更高了,自学的要求也更高。作为家庭,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如果整日硝烟弥漫,必然使孩子无法静心学习,严重的后果是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我又对他父亲单独提出: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解决;孩子逐渐长大了,正处于叛逆期,自尊心特别强,你一旦伤害了这颗脆弱的心,会影响孩子一生;做孩子的朋友,谈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找到共同的语言,给孩子一个宁静的环境……这位父亲听完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的批评和建议。
之后,我又多次找张同学谈话,鼓励他,赞扬他,同时我又背着张同学约见他的父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张同学慢慢地发生着变化,成绩自然稳步提升,初三毕业时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分析】 我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与学生谈心和家访来解决问题的根源。这为“和谐沟通”铺平了道路。教师对家长提的要求和建议也是基于此。这种方法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比传统的教师预先期望和学生对老师的单纯服从要更胜一筹,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初中学生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他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
2.好奇心、自尊心强的体现
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强烈的偏激心理导致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在成人眼中初中生的叛逆正是其不成熟的体现。
4.成年人缺乏耐心和引导
作为成年人往往视孩子的不顺从为不乖,一旦孩子不听话了,就会拿出一副大人面孔,大声呵斥。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成人的关心,聆听孩子内心所思,了解不听话的根源,然后加以开导。否则,反而会增加与孩子的隔阂,代沟越来越深。
二、叛逆心理的疏导和克服
1.经常与孩子其谈心
(1)利用课余时间谈心。初中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逐渐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这时候,真情的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泰戈尔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樣打击。”教师应多找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促使其奋发图强。
(2)指导学生与父母沟通。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只要同父母经常说说心里话,就会避免出现代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初中生往往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要指引学生从积极的方面理解家长和老师,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控制住自己烦躁和倔强的情绪。
(3)引导家长与孩子交流。很多家长总以忙为借口,除了叫孩子认真读书外什么也不管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很孤独,更需要父母的关爱。老师要花一定的时间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与孩子多交流,千万不能只盯着分数。家长要经常性抽空与孩子散步,带孩子外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交友的情况,内心的思绪等等。endprint
2.避免叛逆心理的激化
(1)创造机会让人认同。大多数初中生叛逆心理发作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二年(但也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不能得到充分解决,长达数年),叛逆期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家长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所以老师、家长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孩子重拾信心。例如这个同学的学号是30,提问时我从10号开始,然后回答问题的顺序按10,20,30来安排。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可以绕过学生排斥别人的心理防线,其背后老师下足文章,进行了巧妙设计。
(2)把学生当朋友对待。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若是一味压制,只能助长他们的叛逆心理。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大,自立自主的欲望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老师要采取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叛逆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3)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受学生明白叛逆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叛逆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排斥、一味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不够成熟的表现。同时鼓励学生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义务劳动等,在活动中发展兴趣,认清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展现自我价值。这样,叛逆心理也就克服了。
3.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这个时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思想的补充。对思想的追求是人的本能,所以正确的观念很重要。从家庭到学校应该在这方面下重功夫。
(1)每个家庭每天都必須安排一个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中,家里的网络,电视,手机等等通讯娱乐设备都必须关闭。一家人过着“与书相伴”的生活,处在一个安静的状态里。过后还可以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2)学校要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教室里的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同时,每周进行优秀文稿采集,每个月对优秀作品进行评奖,并颁发荣誉证书。
(3)班级中开设名著推荐课。通过学生自己推荐名著的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
综上所述,当初中生陷入“自以为是”的心理怪圈时,作为老师、家长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田,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对叛逆期的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究“艺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