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和师傅在三方协议基础上凝聚工学结合理念的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就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进行以下幾个方面的论述。首先回顾欧美国家学徒制人才培养现状;阐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内涵;重点论述现代学徒制校企文化的差异及文化融合的重要性;最后就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现代师徒制机制的建立以及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内涵建设提出两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0-0173-02
1欧美国家职业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现状
欧美国家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明显高于大学生,究其原因是一些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缺乏活力与效率,教育制度本身以及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实践教学比重偏低,学生动手能力差。相比较之下,与企业联系紧密、带有订单培养的职业教育弥补这个缺陷,迎合了市场的需要。职业教育一直在欧美等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学费较普通的大学更低,在就业率低迷的大环境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容易得到雇主青睐。2013年被大学生们称之为“最难就业年”,在这种就业形势下,统计数据显示职业教育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97%以上。
欧美发达国家师徒制人才培养实行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双轨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在企业实践的时间比例大致相当。入学后学生即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师傅们指导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学习技能,学校教师和企业的师傅的角色是互换的,共同负责教授和监督学生整个的实训过程。学生毕业后既可获得从业经历和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可获得学徒工薪酬和相关津贴。
2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学徒制的诞生于手工业生产。由掌握某种技能或者经验的师傅,手把手传授于徒弟。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既有技能的传帮带,又有文化的传承。师傅和徒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甚至是师傅掌握着徒弟的命运,国家也没有出台针对保护学徒工的法律、法规,学徒工权益得不到保障,这是早期职业教育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局限,受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各国的学徒制在后期发展呈现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我们熟知的澳大利亚以“TAFE”为基础的新学徒制,英国的“青年训练计划(YTS)”,各国都在寻求职业教育发展和传统学徒制的结合,期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色又经得起市场考验,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与传统学徒制比较,新型学徒制最大的特点概括为政府参与、资金支持、法律保障,是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交替融合的产物。
我国现代学徒制理念是在2011年提出的。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起步较晚,历史性的机遇赋予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巨大动力,有目共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校企在技能培养方面的合作,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等,我国企业教育前景广阔。
3现代学徒制校企文化的差异及融合
3.1校企文化的差异
校园文化的宣传范围仅限于在校园内,它是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师生广泛认可且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是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它的本质是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以群体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学会等社团活动,校园风气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体现校园文化本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为企业员工普遍接受的能激发全体员工热情、凝聚职工力量的灵魂;是企业在市场经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特色明显,价值观念突出。
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都表现了明显的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校企文化相互渗透的文化形式,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职业规划,这也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中实行校企合作的成果。
3.2校企文化融合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部副部长鲁听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工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鲁欣副部长的讲话深刻内涵是校企文化的融合必须通过政府的倡导,以学校为主体,企业深度参与的形式开展。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要解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岗位群、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标准不对接的问题必须将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教育部门搭台校企共唱文化融合大戏在我国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机整合,通过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教学优势和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能够全面改善当前“教学”与“就业”相互脱节的现状,这必将对提高人才教育质量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大有裨益。
3.2.1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学校与企业共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既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校企文化融合的体现。教学团队的优劣直接影Ⅱ向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校企双方抽调骨干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双方责任,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学生成绩由教学团队共同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通过校企双导师把校园文化和企文化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达到校企文化真正地融合。
3.2.2师徒观念的转变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平台,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实训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师傅,让这些学生师傅们参与到实训中心的设备维护、运行、管理上来,并在实训老师的引领下开展工作,丰富学生的工作阅历和生活经验。通过强化培养让学生师傅快速的成熟起来,帮助实训老师承担实训的基础训练工作,实训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解决实训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小师傅”与学生在情感上更接近,学生心理上容易接受,在技能训练中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改变传统的师徒制观念。尝试在学生中培养师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徒制教学中“师傅”缺乏,在实训指导上不能完全兼顾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师徒制中基础性技能培训的问题,形成了教师、师傅和学生共建师徒制的良好局面。endprint
4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4.1明确各方责任,共同制定《学徒制工作条例》,建立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在条例中应明确学校、企业、学生的权利和责任、明确会计岗位的要求;明确规定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从毕业生中直接录用“学徒”,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培训并展开工作,进一步贯彻双证书制度。
4.2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会计电算化专业管理体制
校企共建共管、建立校企联动工作机制,实行全程综合化的管理和服务。专业实训指导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协助企业师傅进行业务指导,配合辅导员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校企双方共同拟定详细的实训方案和成绩考核标准。让教师和企业的师傅在实训指导上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共同参与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日常实训指导、实训过程以及随机教学督导相结合的管控制度。学校和企业不定期组成联合督导组深入企业,全程监督实训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对完成的质量及进度进行评价,建立奖惩机制与教师、师傅的收入挂钩。
5高职会电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验实训内涵建设的几点建议
5.1改革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是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原动力
完善由学校、企业和师傅共同参与制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是搞好实验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应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就业方向、服务对象和岗位要求来细化规范、制订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以及若干微课,作为日常实验实训教学的指导和依据。
5.2细化学生实训成绩考核和技能资格的认定。学生实训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项目所占比例由学校、企业和师傅共同制定,并写进三方协议中。这样一方面是监督实训过程是否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完成,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训效果。学生与学校、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由企業指派师傅指导学生在企业中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学生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待遇,校企共同拟定实训内容和培训合同,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后,授予学生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
6结语
国际上在学徒制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国家立法保护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各方的权益明确各自职责;在职业教育各环节上有章可循,操作性和规范性较强。相对于国外的师徒制的制度化与体系化,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关键,既要借鉴,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创造属于我们的职业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与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