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东彦
摘 要: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高中教育如何进行创新性学生培养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期为现如今的高中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中教育;学生创新性;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26
2017年国家教育部对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做了修订,修订后的《考试大纲》跟之前的考纲相比,变化较大,尤其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如何在考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相应地去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来应对以后的高考,应对平时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高中创新性学生培养模式,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会学习、创新和实践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教育目标中忽视了创新品格的培养,填鸭式教学行为方式一直主导着我们的高中课堂,使得高中生整体缺乏质疑精神和自我作为意识,更不用说自我构建意愿。这种高中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大部分高中,单一的选择,甚至没有选择,约束了学生对创新知识的吸收。
在此背景下,学校要转变课程结构品质,以课程结构为创新的契机,再通过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组合,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学选择的能力和核心素养。学校从注重“学科成绩”转向注重“学生成长”,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以提升。
二、学校要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学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的一系列教育教学制度;要配齐各科目师资,安排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所需的师资、教室和教学设备;要建设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相关的教学设施。
学校应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学校应建立和不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建设,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主动开展专业咨询,合作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三、构建创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领域,考试成绩成为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把评价简单地等同于考试,片面夸大考试的意义和作用,严重地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宗旨,扼杀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既不能对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又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建立全面有效的教育评价新体系非常有必要。全面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需要确立“教育为人发展服务”的观念,树立只要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工作、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的人才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狭义的书本知识中走出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实施,陈旧机械的课程整合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学生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优化课程结构,规划和设计好教学内容来促进教学的发展。
目前高中课程安排主要是以“必考则必修”形式出现,但是在大部分高中,单一的选择甚至没有选择,约束了学生创新知识的吸收,填鸭式课堂教学行为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能力,也不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基于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只围绕高考科目开设课程或进行应试复习,挤压选修课,不能把选修课当作副科,要让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有一个很好的选择,防止必修课霸占学生的所有学习时间,而选修课流于形式。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五、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高中课堂了,教师要尽可能采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主动的人生观;采用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采用多媒体图片、视频、动画、微课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采用优秀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文献导读法和科研探索法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网络教学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种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就变成了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会充满兴趣,充满积极性,学习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者变成了学习的主动者,学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从而创新精神也会贯穿在学习过程当中。课堂上,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学生会依靠本来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去探索、发现全新的知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立德树人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健全的人,尽管各阶段的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教育的终极目标没有变,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任务没有变。普通高中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会学习、创新和实践,构建创新性教育评价体系,不断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转变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相信通过以上努力,高中教育一定会在创新性学生培养上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高中創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 2011(2).
[2] 周中梁,张鸿,谢菊.试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