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2018-01-16 08:43周保圩
学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

周保圩

摘 要: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有效性的引导,让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0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60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基础性

数学在教育事业中是一门基础性的教学学科,一个学生从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开始,就已经开始接触到数学的学习;在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还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整个学习生涯都离不开数学的伴随,而小学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是一个基础,也是漫长的数学学习生涯中的奠基石。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基础的教学环节,涉及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基础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基础性,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是最基础的概念知识,例如,四则混合运算中要求“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原则;在基本几何图形中学习到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算法,正方形周边=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等等。

(二)功能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后来的许多门课程中都需要数学在学科中起到功能性作用,例如物理中,在运用公式求各种量的时候都需要用到基本的数学方法。在学习许多理科性的学科时,经常运用到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三)层次性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入门式教学,所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所教授的数学知识也不大相同,在低年级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基本的加减算法,在中年级的学生中,就可以教学一些基本的乘除算法和四则混合运算,在高年级中教学小数、分数、基本的几何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呈现出由易到难的梯度递增模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课程,生活中充满乐趣,同样数学中也是拥有无穷乐趣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处于数学体系建立的基本阶段,所以要从头开始,做好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再将数学还原于生活,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角色的定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要对教学进行更高质量的有效引导,教师必须要重新定位,改变以往的教师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减轻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而教师则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的姿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这一观念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至今还未取得明显的效果,原因有很多,但是教育工作者肩上肩负着祖国的明天和家长的期望,可谓任重而道远,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并与家长开展深度沟通,获得社会各个领域的配合与支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灵活的调配学习进度,抓住准确的时机,选择恰当适合的案例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发散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和进步。

(三)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运算和演示,过多的运算和演示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开创新的教学模式。在科技较为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是一个开创新教学模式的新载体。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的两车相遇问题时,利用多媒体PPT将两车相遇做成动画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更容易的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再通过幻灯片,帮助学生读取已知和未知量,能够更加生动有趣的解决传统问题。多媒体课堂的效果非黑板罗列所能媲美,所以要鼓励更多的数学教师来创新课堂模式,更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贪玩和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这些天性一览无余。任课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些天性,将其转变为学生求知的动力,也可以将学生的天性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其在娱乐中发现问题,不断地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如此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教师还可以一改之前沉闷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一种欢乐轻松的氛围来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完善教育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信息库,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整体的进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做到知根知底,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另外学校也要对教学工作做出绩效制考核,从平常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抓起,对每位教师和每个班级进行量化评分,再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奖罚,鼓励优秀的个人和班级,批评教育落后的个人和班级,鼓励进行素质教育,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而长期奋战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职工作者,一直在坚持不懈的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历史的潮流,在新课程标准下,根据小学教学的特殊性,不斷地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教学事业中的主体,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黄建生.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14(11Z).

[2] 汪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浅谈[J].小作家选刊,2017(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