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森杰
(义乌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浙江 义乌 322000)
在医院中手术室是最重要的科室,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患者人身安全与生命健康,因此找准有效管理措施刻不容缓[1]。精细化管理是当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精细化分工进行护理人员岗位责任的明确,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与标准要求操作,确保手术效率与护理质量[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管理手段,实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精细化管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率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临床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62:64,年龄在34~7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3.21±4.53)岁。其中传统手术患者人数为50例,微创手术患者人数为76例,本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精细化管理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护理人员需要加强手术室内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工作,确保物品运转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并及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进行手术物品与设备的有序合理摆放,从而确保手术得到顺利进行。其次,规范护理人员言行。护理人员需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其术前的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手术依从性[3]。再次,建立考核标准。医院需要建立严格考核标准检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操作效果,监督并管理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促进其慎独意识的提升,同时推动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针对患者需求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最后,标准化手术流程。科学合理安全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提升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安全性,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帮助其树立正确工作态度,提升护理质量。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健康宣教评分、物品管理评分、护理记录评分、无菌评分以及手术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层次。分值大于89分为十分满意,分值在80~89分范围内为满意,分值低于八十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满意度。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应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健康宣教评分、物品管理评分、护理记录评分、无菌评分分别为(84.21±2.01)分、(88.96±2.04)分、(89.07±3.14)分、(89.74±1.85)分,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128.10±6.52)min、(49.21±5.84)分。实验组健康宣教评分、物品管理评分、护理记录评分、无菌评分分别为(96.27±1.82)分、(97.21±2.02)分、(96.95±1.86)分、(96.76±1.32)分,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分别为(88.21±5.74)min、(31.57±1.95)分。对照组中护理总满意度为82.54%,其中对十分满意为30例(47.62%),满意为22例(34.92%),不满意为11例(17.46%),实验组中护理总满意度为96.82%,其中十分满意为36例(57.14%),满意为25例(39.68%),不满意为2例(3.18%)。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室管理若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必然会造成医护人员职责分工的模糊,导致术中问题的增加,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保证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提供患者针对性护理服务。在护理干预中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理念,赢得患者信任,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在精细化管理模式指导下,护理人员需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升自身操作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手术效率与护理质量。本研究中实验组健康宣教评分、物品管理评分、护理记录评分及无菌评分、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促进手术效率的提升,提升患者满意度并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