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军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畜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一个关联广泛的产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畜牧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可以带动种植业、食品业及饲料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动物福利成为国际、国内的热议话题,动物福利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道德、宗教等各个层面之中[1]。近年来,国外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愿意支付因农场动物福利改善所增加的成本,因为提升畜禽福利能够改善给他们提供肉类食品动物的生存条件[2],进而保障了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消费者的这种观念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对动物的“利他主义”倾向,即所谓的“公共利益”价值观[3],这种消费理念可能会影响一些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不过对于长期支付较高费用去购买对动物“友好”的商品,有70%的外国消费者表示拒绝,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宏观政策调控来进行规范,既能改善人类福祉,也能提高动物的福利。
立法一直是保护农场动物福利的有效政策手段,立法的生效还会引发不同的声音,因为社会上某些人的主张有可能会限制他人对食物消费选择的权利,并对食品政策产生影响。立法并结合政府的政策性补贴可能会是有效策略,使之在改善动物福利的同时,不至于直接限制消费者对食品的选择[4]。目前,欧盟、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有着比较完备的动物福利法规。动物福利立法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动物福利的标准,即农场动物、伴侣动物和实验动物等的养殖、运输、展览、表演、医疗和屠宰等环节中的标准与规范。动物福利标准与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作为标准具有形式的合法性和逻辑的合理性,有强烈的贸易保护色彩,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促进本国动物出口并保护本国动物贸易市场的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壁垒[5]。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建设并引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发达国家对动物福利的要求反映在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中就更为明显。
从文化层面来说,英国动物权利倡导者鲁斯·哈里森(Routh Harrison)在《动物机器》一书中描述了蛋鸡笼养条件和肉犊牛的“囚禁栏”,并形容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动物十分可怜,会导致动物经受凄惨和不健康的生活[6]。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不仅有了动物福利这门学科,而且如在英国如果要开办一个农场,需要通过英国动物福利委员会的评估[7]。在西方,宗教对动物福利的文化沉淀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许多西方宗教的教义本身就包涵怜悯动物的内容,如圣经中动物经常被视为精神信使、烈士和圣徒。基督教规定,动物必须被同情对待,因为对人类而言它们是最脆弱的成员[8]。
在中国乃至东方社会,由于人们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现实社会文化的影响,对动物福利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入[9],动物也仅仅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和工具,如活熊取胆、生鲜美食等,只求“口福”,不顾动物的“痛苦”。人们在追求利益方面,更是不顾动物的感受,如屠宰前给猪、牛灌水,这种做法是极其不道德的,不仅给动物造成巨大的痛苦,还危害消费者的利益。在生产环节中也存在不顾忌动物感受的操作,如仔猪的断尾、去臼齿、去势,雏鸡的断喙,妊娠母猪、小公牛的限位饲养、畜禽的高密度饲养等,这些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畜禽的痛苦及慢性应激,而且这些手段广泛应用于中国的畜禽生产之中。
此外,中国与动物保护匹配的法律也是不健全的,现行的法律中没有实质性的动物福利法规,只涉及到动物资源保护的范畴,如《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中国于1988年出台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并不以保障动物福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森林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也与该条例类似,仅有部分条款涉及动物保护[10]。目前,中国政府正在酝酿有关动物福利法规的制定。
在教育方面,由于动物福利科学被定位为动物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畜牧生产学以及兽医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交叉应用学科,因此在高校开设动物福利课程是极为必要的[10]。大陆地区有些农业相关院校已经尝试开展动物福利的相关教育,但是鲜有以动物福利直接命名的课程,如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本科生开设的“动物福利”是以普及家畜福利理念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其他主要被设置于动物保护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如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动物福利与保护”,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动物行为与保护学”,宁夏大学农学院的“野生动物保护学”等[10]。此外,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动物福利课程明显多于本科生,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产学专业的硕士课程“动物福利专题”、博士课程“动物福利学”,西南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禽畜福利与畜产品安全”,浙江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动物福利学”、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专题”等[12]。在教材编写方面,199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南京农业大学陆承平教授主编的《动物保护概论》,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动物保护的教材,这对推动中国动物福利的相关知识和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后,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出版了由东北农业大学包军教授主编的教材《家畜行为学》,将动物福利纳入其中,用于本科生教学。
此外,近年来,中国出口的许多畜产品都被要求提供符合动物福利法规的证明材料,动物福利已经成为畜产品出口中一道贸易壁垒,因此动物福利也开始引起中国政府商务部及农业部的重视。
动物福利在20世纪80年代初步形成科学体系。特别是动物福利概念的发展过程如下:Brambell(1965)指出:动物可以感受到疼痛、痛苦、压力、愤怒、恐惧、担心、沮丧和乐趣[13]。Baxter(1983)表述出包括动物的主观感受,农业生产力及其“生物适应性”等内涵[14],他认为动物福利是由动物的饥饿、口渴、沮丧、无聊及身体不适等主观感受决定的。Regan(1983)的观点是动物的幸福感不仅取决于它的“兴趣嗜好”,同样也取决于它的“福利收益”,包括有益于动物的事,动物可以有意识地期望或追求这些有益的事[15]。Broom(1986)认为动物福利是指动物能够有效地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一种状态,这种表述似乎能够比较全面的描述动物福利的内涵,被广泛接受[16]。在此基础上,Broom(1991)还强调无论动物是否能够意识到伤害和疾病,伤害和疾病都会降低其福利水平[17]。Hurnik(1993)强调了动物与环境和谐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动物需要”比“动物想要”更重要[18]。Duncan(1993)进一步主张动物福利关注的是关于生活质量问题,其被认为是动物固有的生活质量价值[19]。上述有关动物福利的解释表明:福利一词应该仅适用于涉及主观经验的感受,它不会改变或限制动物的生活质量[20]。
在动物福利提出之初,面临着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该领域尚未形成科学体系,因为动物福利是在成为科学研究课题之前是由情感驱动的,而不是由理性引发的社会性话题[21]。基于一些福利人士对集约化养殖生猪、犊牛和鸡只的反对,英国政府也采取相应行动并对畜禽养殖提出明确要求:动物应该能够站立,躺卧,转身,伸展肢体和与特定事物相互作用[13]。这些自由主要是基于空间要求,而不是专门针对重要的福利需要。1993年,英国农业动物福利委员会出版了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原则”[22],主要描述对动物生活条件的保障,是对Brambell委员会最初建议的改进。“五大自由原则”的核心条款是:
(1)免受饥渴的自由;
(2)能够伸展肢体和转身的自由;
(3)免受疾病和身体损伤的自由;
(4)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
(5)免受心理痛苦的自由[23]。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是目前欧洲(欧盟)动物福利立法的基础[24]。虽然欧盟表示动物福利立法是以健全的科学证据为基础,但“五大自由原则”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内在的道德观点,而非纯粹科学证据的要求。
近些年来,有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动物福利,但都是以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为目的。动物在中国社会价值取向中属“物”,但这是对动物生命价值理解的偏差,这与中国缺少产生类似西方动物福利观念的文化基础有关,也与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有关。2014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国人受访者从未听说过“动物福利”,72.9%的受访者表示人类应该改善猪和家禽的养殖条件,以保证动物源食品的安全,65.8%的受访者完全或部分同意制定法律来改善动物福利,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愿意或在某种程度上愿意为福利动物产品支付较高的费用,而45.5%的受访者不愿意或不愿意支付更多的福利消费[25],这是受中国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发展影响的结果。中国的社会福利远没有达到人们要求的标准,人们普遍缺乏动物保护意识[26],只有当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才会把注意力放在动物福利上。
前文提及的几部法律法规是中国现行的且仅有的涉及动物保护领域的法律规定,但其保护动物的条款范围较窄,操作性不高,对虐待动物的行为制裁力度不够,而有关动物福利的表述更是几乎没有。此前,中国部分地区、部分部门也借鉴国外的相关理念,进行了一些关于动物福利的立法尝试,如《北京市动物卫生条例(征求意见稿)》(2004年5月),但群众的反应并不积极。《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6年)通过规范畜牧业生产、管理与经营行为,禁止了一些可能引起动物不安或不适的操作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禽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然而颁布时却删除了其中有关“动物福利”的内容。这意味着在中国多数人还是不能完全接受动物福利的主张,认为动物福利立法时机仍不成熟。这些都反映出国人对动物福利立法必要性的认识不够,这也是对动物福利认识不够的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自身素质和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关动物福利科普教育的广泛深入,人们的动物福利意识会不断增强。目前,社会上已不断出现谴责虐待动物行为的呼声,这足以说明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的处境,特别是关注宠物的生存处境。
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以及国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和畜牧业发达程度。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了畜牧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有关动物福利的话题。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目的是追求对畜禽进行高度集中与密集饲养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动物福利问题。以规模化养猪为例,该生产工艺主要采用舍内圈养养殖模式,多采用母猪限位栏或栓系饲养方式,以及生长猪高密度及使用漏缝地板等设施,虽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也导致严重的福利问题,如行为表达受到限制,本能行为难以表达,极易导致猪产生慢性应激[27];同样,中国蛋鸡饲养方式以笼养为主,蛋鸡笼养虽然可以有效地避免疾病传播,减少发病率,但同样会引发蛋鸡福利问题,如限制行为表达、引发骨质疏松症、热应激和慢性应激等;肉牛的拴系式饲养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养牛方式,该方式限制了牛的正常活动,也严重影响牛的福利水平[28]。这些福利问题对畜禽的生产性能有直接影响,使其抗病力和肉品质下降,最终影响了畜牧产品的质量。
针对畜牧生产中的动物福利问题,国内也有相关研究与实践,通过改进传统的养殖模式,将动物福利引入具体的养殖实践中。目前,中国的养猪企业逐渐开始关注动物福利,接受动物福利理念,改变养殖方式。以牧原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采用动物福利理念开展福利型养殖,其理念突出表现在:(1)猪场环境的标准,包括选址标准、生态环境、园林猪场;(2)猪舍环境改造,体现足够的活动空间;(3)保证充分营养;(4)健康体系,强调健康就是福利;(5)建立和谐共处的良好人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家禽福利养殖正悄悄影响着中国家禽业的发展,通过学习引进国外技术,制造具有特色的家禽养殖设备,为推动中国家禽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大型奶牛养殖企业的发展,奶牛福利得到有效提高,特别是散栏式牛舍设计、舒适型运动场、音乐榨乳间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个体单产,还大大提高了奶牛的福利状况。
畜禽运输也是畜牧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的畜禽屠宰一般都是就近进行,主要是短途运输。为减少运输成本,畜禽在运输车辆中的密度很高,皮肤损伤及猝死等现象频发,造成PSE肉质的增加等。同时,畜禽的长途运输也很普遍,特别是从北方省份向南方省份使用汽车运输畜禽,其福利状况之差更令人担忧。2005年12月正式通过《畜牧法》,在法律层面上对活畜运输做了规定,但对动物福利并没有给出明确要求,比如运输畜禽所需空间和给水等规定。可喜的是,2015年12月实施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兽医卫生规范》首次纳入动物福利内容,对活畜运输过程中的运输工具、运输人员、及消毒等都做出了规定与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的福利标准差距仍很大。
由于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纷纷将动物福利的概念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但出于宗教、文化及观念的差异,各国的动物福利水平各异,其中发达国家的动物福利标准正影响着中国对外畜产品贸易。而中国当前的畜产品生产方式、屠宰与运输方式等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有关动物福利的贸易标准,这将对中国的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深远。
集约化养殖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种生产工艺的缺点包括饲养密度高、群体大、空间狭小、卫生条件差、环境刺激贫瘠等,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下畜禽会因慢性应激反应而引起免疫力下降,造成动物疾病多发、群发,严重危害动物福利及食品安全。因此,发展健康养殖、改善畜禽福利,保证动物源食品安全并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部分企业家努力的目标。从生产工艺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工艺改进来提高畜禽的福利。
4.1.1 非限位饲养 集约化养殖模式为实现饲养密度最大化以降低饲养空间和运行费用,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单体栏或分娩栏等限位方式来饲养妊娠母猪及分娩母猪,限位饲养还包括蛋鸡的笼养、小犊牛单栏育肥及奶牛的拴系饲养等。限位饲养不仅限制畜禽的正常活动,且拥挤的环境极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与应激。如单体栏母猪不能表现自然行为,而长期限位导致母猪长时间的犬坐,多引发泌尿系统障碍[29]、腿部疾病[30]、发情失败以及怀孕困难[31]等现象。同样,虽然分娩栏极大地简化人工管理并有效地保护仔猪免受母猪的挤压,但研究结果证实限位分娩栏内的母猪不能随意走动和转身,影响临产母猪表现筑巢行为[32]。因此,限位饲养严重危害了畜禽个体的健康与福利,违背了健康养殖的原则。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欧盟率先尝试畜禽的非限位饲养方式,如母猪群养、蛋鸡的富集笼、大型放养蛋鸡舍(Aviary)及奶牛散栏饲养等,以期改进畜禽的福利状况。目前,实践证明这些养殖系统在保障动物福利、提高个体健康方面取得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满足畜禽个体的必要行为表达、减少慢性应激、减少疾病及确保生产水平等方面。
4.1.2 丰富环境刺激 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由于舍内环境高度贫瘠,畜禽的部分自然行为需要得不到满足,引发异常行为。丰富的环境是指在贫瘠刺激环境中提供必要的环境刺激,如提供同伴、增加垫料等,促使畜禽表达出必要的行为和活动,从而使该畜禽的心理和生理都达到健康状态,提高其福利[33]。如给猪舍添加玉米秸、稻草、草壳等垫料,能满足其探究动机、减少咬尾和其他异常行为的表现,保证趴卧区干净干爽,减少氨气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在鸡笼中添加蛋巢、栖木、垫草以及沙浴区等,尽可能地满足蛋鸡的生物学要求,满足蛋鸡行为和福利要求等。
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的畜禽易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生产中不得不依赖添加过量的抗生素及使用各种疫苗来维持健康,严重影响动物福利,危害畜禽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可见,创建畜禽“福利型”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或模式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畜牧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提升畜禽产品质量,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34]。目前,常见的符合福利养殖条件的有如下几种。
4.2.1 有机养殖业 未来我们不仅要在畜禽生产中采用福利型养殖模式来改善畜禽在现有养殖条件下的福利,同时也更加注重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有机养殖业是指遵照有机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35],从而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在过去的十年里,有机畜牧业生产在欧盟许多国家都迅速发展。有机家禽生产标准要求蛋鸡和肉鸡均采用自由放养模式。常见的肢体损伤如断喙是被禁止的,而且严格控制料物中掺杂的药物,尤其是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不过有机畜牧生产系统并不是完美无缺,据报道蛋鸡感染寄生虫(鸡蛔虫,异刺线虫和毛细线虫)的发生率在有机生产系统中比传统的鸡笼要高得多[36]。在不久的将来,有机家禽生产将面临重大挑战,因为有机饲养模式下育成蛋雏鸡和肉雏鸡会受到越来越多养殖场的青睐,目前正在制订有机家禽饲养和雏鸡的饲养标准[37]。因此,“生态型”福利养殖模式能够科学合理地将畜禽福利养殖有效结合畜禽排泄物的处理,形成有机肥来改善周围环境,从而维持生态的稳定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4.2.2 蛋鸡富集笼饲养系统 富集鸡笼也是未来畜禽福利化养殖模式之一。富集型鸡笼是欧盟唯一合法的笼子形式[38]。富集型鸡笼为蛋鸡提供产蛋箱,栖架和沙浴区,给予产蛋鸡以更多的活动及本能行为表达的空间,降低蛋鸡的饲养密度,提高了蛋鸡福利水平[39]。使用比鸡笼底部高的栖架以鼓励鸡只在笼养模式下使用垂直空间区域。垂直运动还可以改善鸡的骨骼强度[40]。因此,该系统也可在未来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4.2.3 大型蛋鸡放养舍饲系统(Aviary system)一种大型鸡舍,可以大群饲养,蛋鸡能够自由活动、自由接触地面垫料,该舍配置有多层鸡架或栖架。该系统的优点是同传统鸡笼比较蛋鸡表现较强硬的骨骼[39]和较低水平的角化过度症(hyperkeratosis)[41],有效增加蛋鸡的活动,提高觅食行为、沙浴行为、舒适行为表现并降低规癖行为表现。当然,由于空间的增大,蛋鸡活动增强也会导致鸡舍空气质量的下降、个体间争斗增加及死亡率偏高,这也是该系统的缺点。
4.2.4 奶牛散栏式饲养系统 中国传统的养牛方式是拴系式饲养,但限制牛的正常活动,产生很多福利问题[27]。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大部分牛场采用散栏式养殖模式。散栏式饲养模式就是奶牛不栓系或无颈枷饲养,在无固定床位的牛舍(棚)中可自由地采食、饮水、趴卧及运动,并按规定时间有序地到搾乳间完成挤奶工作。散栏式奶牛饲养工艺给予奶牛足够的活动空间与场所,提高奶牛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大大提高了奶牛的福利,并减少肢体损伤、隐性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简化了生产流程,减轻了人的劳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总体经济效益[42]。但一般的散栏式牛舍单个面积大,建筑成本高,且易受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翻新维护费用大。
4.2.5 两种福利型养猪模式 发达国家正在将现代养猪生产模式由集约化向户外有机生产模式和舍内丰富环境生产模式转变,旨在改善猪的福利状况,减少集约化生产出现的诸多问题[43],更符合猪的天性。户外有机生产模式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被养殖业和消费者认可。选用适合户外饲养的品种,母猪、仔猪均在户外饲养,土豆、豆类加精饲料作为饲料,提供作为产仔和庇护场所的垫草房。环境刺激丰富,猪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表现其自然行为,仔猪不剪牙,不断尾,几乎不发生咬尾行为[44]。在欧洲满足行为需求的有机养殖猪肉价格也是普通猪肉的几倍,这种模式不仅在经济上利润颇佳,而且也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45]。舍内丰富环境饲养模式将现代集约型饲养模式和传统的粗放式饲养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饲养设施和技术的同时提供宽松丰富的饲养环境,满足猪的行为、生理要求,并取消一些有伤害的处理手段,如剪牙、断尾、去势等[46],已经在欧洲很多国家的养猪生产中得以广泛实施。
中国没有设立福利养殖制度的产品标识体系,而欧洲畜产品普遍拥有标识,且市场价格较高,更受消费者青睐,而无标识的产品则大打折扣。此外该体系能较为有效地保护福利养殖者的利益,同时可调动养殖者福利养殖的积极性,生产高质量的畜产品。因此,建立由国家环保、卫生等部门负责规划制定,动物科学、农学、医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委员和有关行政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动物福利标准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且主要依据动物福利的“五大原则”标准体系,对符合标准的申请企业,根据其生产工艺符合标准的程度,授予不同级别的动物福利标签,同时借鉴英国的做法,每年对有标识的企业进行抽检,若未达到标准,则取消其资格。这对推进产品标识的普及、提高中国畜产品质量以及开展中国动物福利养殖模式有推动作用。
动物福利历经百余年的演变,其观念已经被普遍理解为让动物享有“五大自由”[47],满足动物的基本需求,避免动物的痛苦。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国家有了动物福利相关立法,该原则已经在许多国家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然而在中国,由于动物福利还是一个较为新鲜的概念,中国尚未有独立的动物福利立法,导致我们很少考虑动物资源的福利问题,所以中国也应抓紧制订相关法律,提升畜牧产品的品质,快速与国际接轨,以此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福利关注有感知能力的脊椎动物,旨在免除或者减轻动物的痛苦[48]。将来中国动物福利在立法方面应该借鉴国外相关法系的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完善制度,那么中国未来动物产品的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出口率也将会相应大比例增加。
中国的动物福利立法应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条件下,其立法宗旨、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等方面尽可能全面的满足动物福利所倡导的要求,从而促进和提升公民的动物保护意识与法制观念。推动动物福利的立法,毫无疑问地是实现动物福利这一伦理与道德观念向法律规范转化的根本保障,也是促进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的客观需求[48]。
中国动物福利教育正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相比差异巨大。必须加大动物福利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以此缩短差距,使整个社会形成规范的动物福利意识。
通过专业、简捷且富有创意和亲和力的有效宣传活动,使群众更新并深入动物福利观念。采取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动物福利相关课程。吸纳国际成功案例以开展动物福利教学研究策略,组织专业团队参与动物福利课程设计和教科书撰写[12]。
对于中国当前接受的动物福利观念程度而言,未来几年我们应着重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增强从业人员的动物福利意识。畜牧部门和学校应以科普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众的动物福利意识,使从事动物相关职业人员深入理解。再者,应加强动物福利领域的科学研究,使越来越多的有利于畜禽福利的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
总之,动物福利在中国虽然还未能广为人知,但已不陌生,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目前,动物福利作为课程已进入课堂,作为研究已成为热点,作为理念已开始指导生产实践。未来,动物福利立法也会走上我们的历史舞台,动物福利将会深入人心。
[1]Mcglone J J.Farm animal welfare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society issues:toward sustainable systems[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1,72:75-81.
[2]Lusk J.The effect of proposition 2 on the demand for eggs in California[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Foo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0,8(8):3.
[3]Lusk J L,Norwood F B.Animal Welfare Economics[J].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Policy,2011,33(4):463-483.
[4]Bennett R M,Blaney R J P.Estimating the benefits of farm animal welfare legislation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5,29(1):85-98.
[5]常纪文.从欧盟立法看动物福利法的独立性[J].环球法律评论,2006,28(3):343-351.
[6]Harrison R,Harrison R.Animal machines[M].2013.
[7]SingerP.TheRightsof Animals(Book Reviews:Animal Liberation.A New Ethics for Our Treatment of Animals)[J].Science,1976,192:679-680.
[8]Nibert D A.Animal Rights and Human Social Issues[J].Society&Animals,1994,2:115-124.
[9]王常伟,顾海英.基于消费者层面的农场动物福利经济属性之检验:情感直觉或肉质关联?[J].管理世界,2014(7):67-82.
[10]牛瑞燕,孙子龙,李候梅.动物福利的现状与对策[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2):108-111.
[11]高腾云.在中国大学开设动物福利课程[J].中国家禽,2008,30(8):10-12.
[12]刘宇,刘恩山.国内外高校动物福利教育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J].生物学杂志,2013,30(5):101-104.
[13]Brambell F.Report of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to Enquire into the Welfare of Animals kept under Intensive Livestock Husbandry Systems[J].London,HMSO,1965.
[14]Baxter M R.Ethology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for animal production[J].AppliedAnimal Ethology,1983,9(3-4):207-220.
[15]Regan T.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in Advances in Animal Welfare Science,1986/87.Fox M W,Mickley L D,Editors[M].Springer Netherlands:Dordrecht,1987:179-189.
[16]Broom D M.Indicators of poor welfare[J].British Veterinary Journal,1986,142(6):524-526.
[17]Broom D M.Animal welfare:concepts and measurement[J].Journal ofAnimal Science,1991,69(10):4167-4175.
[18]Hurnik J F,Hurnik J F.Ethics and Animal Agriculture[M].Springer Netherlands,1993:12-21.
[19]Duncan I J H.Welfare is to do with what animals feel[J].Journal of Agricultural&Environmental Ethics,1993:6.
[20]Fraser D.A Scientific Conception of Animal Welfare that Reflects Ethical Concerns[J].Animal Welfare,1997,6(3):187-205.
[21]Fraser D.The“new perception”of animal agriculture:legless cows,featherless chickens,and a need for genuine analysis[J].Journal ofAnimal Science,2001,79(3):634-641.
[22]FAWC.Farm Animal Welfare Council:FAWC updates the five freedoms[M].1992.
[23]包军.家畜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4]Commission E.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Council on a Community Action Plan on the Protection and Welfare ofAnimals[C].2006—2010.
[25]You X.A survey of Chinese citizens'perceptions on farm animal welfare[J].Plos One,2014,9(10):e109177.
[26]李卫华,陈向前.动物福利,可能是新的贸易技术壁垒[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3,20(6):5-6.
[27]Fraser D,et al.Effect of straw on the behaviour of growing pigs[J].AppliedAnimal Behaviour Science,1991,30(3):307-318.
[28]赵育国.拴系与散栏饲养方式对肉牛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9):60-63.
[29]Tillon J P,Madec F.Diseases affecting confined sows.Data from epidemiological observations[J].Annales De Recherches VétérinairesAnnals of Veterinary Research,1984,15(2):195.
[30]Smith W J,Robertson A M.Observations on injuries to sows confined in part slatted stalls[J].Veterinary Record,1971,89(20):531.
[31]Fahmy M H,Dufour J J.Effects of post-weaning stress and feeding management on return to oestrus and reproductive traits during early pregnancy in swine[J].Animal Production,2010,23(1):103-110.
[32]Jarvis S.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 on behavioural activity,ACTH,β-endorphin and cortisol in pre-farrowing gilts[J].Animal Science,2010,65(3):465-472.
[33]Swaisgood R,Shepherdson D.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as a strategy for mitigating stereotypies in zoo animals:A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06,311-313:256-285.
[34]卢建.放养天数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福利评价指标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九次代表会议暨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
[35]孙振铸.有机农业及其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2):35-38.
[36]Permin A.Preval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helminths in different poultry production system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99,40(4):439.
[37]Gray D,Hovi M,Younie D,et al.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 in organic livestock production.[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3,80(1):41-53.
[38]Blokhuis H J.Recent developments in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welfare regulations[J].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2004,60(4):469-477.
[39]Abrahamsson P,Tauson R.Performance and egg quality of laying hens in an aviary system[J].Journal of Applied Poultry Research,1998,7(3):225-232.
[40]Whitehead C C.Skeletal disorders in laying hens:the problem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fractures[J].
[41]Weitzenbürger D.Macroscop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of foot pads of laying hens kept in small group housing systems and furnished cages[J].British Poultry Science,2006,47(5):533-543.
[42]陈伯华.话说奶牛散栏式饲养[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5(6):25-26.
[43]Council E C.Council directive 2001/88/EC amending directive 91/630/EEC laying down minimum standard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igs[C].2001.
[44]郑冬梅.丹麦有机猪的生产和养猪业沙门氏菌的控制[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6):9-13.
[45]Arey D D,Brooke P.Animal Welfare Aspects of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pig production[J].
[46]尹国安.不同畜舍环境对猪的生产性能、行为表达及生理状况的影响[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47]考林,斯伯丁,崔卫国.动物福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8]曹明德,刘明明.对动物福利立法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