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娇娇 张盼盼 袁亚苹(通讯作者)王朝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麻醉科 江苏 南京 210004)
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镇痛方法,具有易于实施、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其给药方式逐渐由间断人工推注发展为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infusion epiduaral,CEI)+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和程控硬膜外脉冲式注射技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PCEA。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1]。分娩过程中持续性枕后位、胎头位置异常、头盆不称、胎窘、活跃期停滞等因素,增加了产妇剖宫产的发生率。对已经施行无痛分娩的产妇,在围术期下床活动,翻身,躯体扭动,出汗等可造成硬膜外导管移位、打折、堵塞、脱出等现象的发生。而对中转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提高舒适化的护理干预,可以避免硬膜外导管移位、脱出等造成致硬膜外失效,麻醉二次穿刺,对产妇造成不必要的二次疼痛与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我们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的100例产妇采取围术期全程舒适化护理措施,均取得了比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分娩镇痛12000余例,其中中转剖宫产产妇100例,年龄20~37岁,妊娠37~40周,ASA分级Ⅰ或Ⅱ级,无麻醉禁忌症与产科合并症,都具备自然分娩试产条件。
产妇进入产房待产室,立即开放上肢静脉,以2ml•kg-1•h-1速度输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连接心电监护仪(记录BP、HR,RR、SPO2)、胎心监护仪(记录FHR),记录宫缩疼痛程度评分(VAS评分)。所有产妇均取左侧卧于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以1~2ml生理盐水测试硬膜外阻力消失,成功后均向头侧置管3~4cm,回抽无脑脊液与血液,注入标准实验剂量(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5%的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无心慌、胸闷、头晕、耳鸣、口唇麻木、下肢麻木不适等局麻药中毒或脊麻征象。注入首次剂量0.125%盐酸罗哌卡因+0.4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10ml。然后连接硬膜外脉冲电子泵。
1.2.1 本组100例硬膜外镇痛中转剖宫产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给予围术期全程硬膜外导管护理,产前护理、麻醉中、麻醉后护理等多种有效护理措施。
100 例硬膜外镇痛中转剖宫产产妇均未发生硬膜外导管打折、移位、堵塞、脱出等现象,均在硬膜外导管加局麻药,麻醉效果确切,均顺利分娩,母婴平安。
3.1.1 分娩镇痛前心理护理与宣教 产妇入产房后,医护人员要确保产房内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主动的介绍产房环境,态度要和蔼,耐心的讲解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等基本知识,尽量帮助产妇克服由陌生环境所造成的紧张、焦虑情绪。详细解答产妇的的疑问,仔细对产妇进行全面的检查,多给产妇以人性化的关怀,增加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及安全感。并用简洁、明了、易懂的语言介绍所使用的分娩镇痛麻醉方式,使患者对分娩镇痛有初步认识[2]。并安慰、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提高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使其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3.1.2 分娩镇痛前一般护理 产妇进入待产室,连接心电,胎心监护,先行胎心电子监护20min,胎心监护正常后,常规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协助麻醉师摆体位。
3.1.3 分娩镇痛硬膜外导管的护理 硬膜外导管出皮肤处垫一纱布,避免出皮肤处打折,导管沿脊柱向头端用防水胶布固定,向病人宣教镇痛泵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产妇翻身技巧(左侧翻身时,左腿先弯曲,左手握住床栏用力,避免硬膜外导管固定侧肩部为着力点,防止肩部用力时拉出硬膜外导管,反之亦然。)在床上移动时应使着力点在臀部,悬空背部缓慢移动,避免在床上拖动、摩擦,造成硬膜外导管固定的胶布卷曲或使导管打折、脱出。同时告知产妇,擦浴时应避免穿刺部位打湿,以免胶布失去粘性以及增加穿刺部位感染几率[3]。
3.1.4 分娩过程中积极巡视,逐个检查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的连接情况,对每个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给予个体化的处理措施,并测试疼痛平面,记录产妇生命体征。对每个产妇施行24h不间断巡视,给产妇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协助助产士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并重新固定硬膜外导管,协助产妇移至手术室,嘱产妇移床过程要平移,背部与床面平行缓缓移动,移动过程中避免硬膜外导管脱出,打折或牵拉成细丝状[4]。患者变换体位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因体位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的发生,密切关注产妇生命体征。
3.2.2 麻醉中护理 麻醉护士及助产士与麻醉医生一起认真核对患者,麻醉护士向主麻医师汇报产妇硬膜外镇痛效果,硬膜外用药剂量,以及产程过程中加药次数、剂量与效果,再次查看硬膜外导管情况,遵医嘱给予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1.5%利多卡因3ml,再次确认导管通常,无移位、无误入蛛网膜下腔,然后遵医嘱小剂量、分次给予硬膜外麻醉剂量,按麻醉医生要求测平面,查看麻醉效果。
3.2.3 术中护理 维持静脉通路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合理补液,维持产妇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的稳定,合理调整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渗漏及输液反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避免麻醉平面过高,影响产妇呼吸功能,同时及时处理低血压的发生,保持患者循环稳定[5]。观察体温,给产妇及时保温,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及时关注手术进程,做好抢救预案,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抢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必要时能积极主动协助麻醉医生参与抢救。
3.2.4 术毕协助麻醉医生再次确认硬膜外导管是否拔除,穿刺部位贴好敷贴,再次测试麻醉平面,确保麻醉平面不影响呼吸功能,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产妇回病房,与产科医生、护士详细交接,嘱其持续心电监护,密切关注产妇生命体征,并加强随访。
大量研究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仍是目前主流分娩镇痛方式,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药物及剂量的选择基于许多因素,包括产妇的主观意愿、医疗条件、护理措施、产妇合并症等,理想的分娩镇痛措施应该是起效迅速,对产妇胎儿副作用小,不影响宫缩与产程,无运动阻滞,满足可行走分娩镇痛的要求,不应因为担心其潜在的风险而拒绝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6]。
硬膜外分娩镇痛转剖宫产产妇围产期给予合理的产程观察与全程舒适化护理措施,指导产妇下床活动及硬膜外导管护理,为产妇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以避免膜外导管出现打折、移位、堵塞、脱出等现象,还可以减少产妇二次穿刺损伤,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大大提高产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