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刘婷 杨倩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PICC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中,并发挥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1]。相较于其他疾病类型的患者,肿瘤患者由于需要反复穿刺治疗,因此常规的输液治疗和护理会导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反复穿刺容易降低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因此,本研究选取了10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于院内接受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PICC护理和常规输液护理。研究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为31岁~78岁,平均年龄(46.82±5.37)岁。对照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为30岁~79岁,平均年龄(47.09±5.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输液护理,研究组采取PICC护理,方法如下:(1)PICC置管:选择患者的贵要静脉作为穿刺点,根据穿刺的部位不同测量插管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使患者的外展手臂保持在90°,自插管鞘开始进针,密切观察患者的回血现象,待回血后将插管鞘和导丝撤出,封管消毒后使用透明胶膜进行固定。(2)PICC护理:置管前,采取心理护理的方式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解释PICC的优势,并针对置管后患者进行护理,包括局部感染和静脉炎等,置管后24h对敷料进行更换。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内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管腔返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85%,而对照组内共有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包括2例管腔返血、3例静脉炎以及1例局部过敏以及1例局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60,P<0.05)。
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相比,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8%(χ2=4.285,P<0.05)。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而有关肿瘤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研究也成为了大量研究学者所重点研究的内容。临床中,肿瘤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基础的治疗,还需要针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4]。PICC作为一种常见的置管治疗方式,部分研究学者发现若未能采取有效的PICC护理模式,将会导致患者置管后出现静脉炎以及管腔返血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5]。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6%(P<0.05);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肿瘤疾病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通过采取PICC实现对肿瘤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对患者机体带来的损害,宜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