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素娟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内科,江苏 新沂 221400)
慢性阻肺疾病是较为常见的进展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药物医治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医治手段[1]。目前多对慢性阻肺疾病患者施行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为明确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效果,针对性选取本院接收的60例慢性阻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作相应报道。
1.1 一般资料:回顾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本院接收的60例慢性阻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因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30)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64.23±6.18)岁,女性9例、男性21例,病程2~20年,平均(11.42±2.68)年;对照组患者(30)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65.78±6.35)岁,女性11例、男性19例,病程2~20年,平均(11.42±2.68)年。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给予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生活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研究组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①个性化护理,责任护士可通过专业的职业素养展现人文关怀理念,住院期间实时注意患者血压、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状况,同时确保病室内安静、整洁,通过对患者兴趣爱好的了解,可在病室内添加患者喜爱的物品,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依据患者实际状态拟定个体化的肺部锻炼与娱乐活动方案,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同时,放松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②健康教育,待患者熟悉院内环境后,责任护士即可开始施行健康宣教,按照患者作息时间,组织健康教育座谈会,邀请慢性阻肺患者定期参与,内容包括慢性阻肺常识、注意事项以及医治方法、护理流程、护理优势等,同时可通过面对面、视频播放、走廊宣传栏以及分发手册的形式传播宣教内容,直至患者能大致清楚宣教内容。③呼吸肌锻炼,每日练习2次腹式呼吸,每次10~15 min;每日练习3次缩唇呼吸,每次5 min。康复运动,下肢训练时进行6 min步行运动,上肢训练时进行放松运动;同时指导患者下、上肢交替运行,第1次时每次10~15 min,每日运行4~5次,待患者适应后可延长训练时间,每次25~30 min,每日3~4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两组生存质量评分,运用SF-36问卷评估其生存质量,包括活力、社会功能、疼痛以及情感职能,生存质量越好评分越高[2]。两组肺功能指标,包括(FVC)用力肺活量、(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速、(FEV1)第1秒的用力呼气容积。两组心理状态评分,采取SAS焦虑量表与SDS抑郁量表评定患者负面情绪,心理状态越差评分越高[3]。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PSS20.0相关软件统计,正态计量相关资料以(±s)完成表示,正态计量相关数据的组间比较以t完成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2.1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s,分)
表1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s,分)
注:组间比对P<0.05
组别(n)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活力 疼痛研究组(n=30)85.11±10.14 82.15±10.84 81.30±1.16 83.58±9.97对照组(n=30)71.83±10.80 70.53±11.70 69.40±10.93 72.60±9.39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照组FVC、MMEF、FEV1分别为(1.88±0.30)L、(1.01±0.19)L/s、(1.10±0.29)L;研究组为(2.98±0.31)L、(2.03±0.30)L/s、(1.74±0.33)L。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后对照组SDS、SAS评分分别为(48.14±5.91)分、(49.14±4.73)分;研究组(41.18±5.26)分、(39.48±4.99)分。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
慢性阻肺疾病为进展性肺部疾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而且伴发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时可出现头痛、嗜睡以及神志恍惚的严重性症状[4]。为研究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效果,针对性选取本院接收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病菌感染、空气污染、化学物质、职业粉尘以及吸烟等是慢性阻肺的主要发病因素。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肺功能指标、心理状态评分比对照组优,说明慢性阻肺患者行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护理能改善肺功能与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干预,鼓励患者多和外界接触、多参加社交活动,在患者住院时期可组织各种娱乐性活动,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使患者重塑信心、回归社会;同时在疾病各个阶段嘱咐患者亲属、朋友以及单位领导通过聊天、电话以及短信形式予以患者鼓励、支持,创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体系[5-6]。心理护理,通过患者生存质量与负面情绪评分大致了解其病情状况与行为特征,之后依据具体状况给予其心理开解,并鼓励患者勇于分享内心感想,放松压抑情绪。缩唇呼气与腹式呼吸锻炼,通过增强腹肌收缩运动与舒张运动提高体内通气量,缓解呼吸困难,指导患者行平卧位、坐位以及立位,放松上身肌群并进行深呼吸,呼气时内陷腹部,并呼出气体,吸气时则尽量挺腹,呼、吸时间比例为3∶1或2∶1[7]。运用鼻部吸气,并缩唇呼气,做到深吸缓呼,每次10~15 min,每日2次,完全适应后逐步增加次数、时间。营养护理,拟定科学膳食方案,确保其营养均衡,指导患者食些含钙量高、绿色蔬菜、豆类、乳制品以及奶制类食物,禁止摄入高热量、碳水化合、产气、辛辣类食品,避免二氧化碳过度产生,同时遵循多餐少食准则,防止憋喘症状加重,每日最少饮用2000 mL,以便稀释痰液[8]。关于慢性阻肺患者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的满意度情况需下次分析。
综上所述,慢性阻肺患者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不仅能提高生存质量,而且还能改善肺功能与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1] 吴柳.家庭肺康复锻炼对老年COPDII级稳定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272-274.
[2] 吴启文,任佳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3,32(4):167-168.
[3] 谢丽鹃,刘海棠.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0):737-742.
[4] 席明霞,卿利敏,唐朝,等.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3):308-310.
[5] 罗晓华,张静,马宇.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20-2421.
[6] 郝建凤,周春香,蒋玉宇,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家肺康复中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6):463-467.
[7] 欧红梅,刘惠群.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5):115-116.
[8] 张玉芬.优质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3,6(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