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宣传推介的独特优势,提升“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知晓度、参与度和影响力,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经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精心筹划,“中国农民丰收节”官方网站(以下简称网站)于8月23日正式上线运行。网址为http://nmfsj.moa.gov.cn
网站以农民为主体、以丰收为主题、以节庆为主线,围绕“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办节宗旨,突出“节日性、展示性、服务性”。网站设置了新闻资讯、时代农民、美丽乡村、丰收成果、活动集锦等栏目,通过聚集力量、整体运维、集体发声,实现一网汇聚“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区域信息,是集信息资讯、活动集锦、互动交流、宣传展示、信息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官方窗口和权威平台。
(据农博网)
起源于南方的水稻如何适应北方相对低温的气候条件?我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耐低温基因bZIP73在水稻北移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通过对美国农业部收集的202份代表世界不同水稻种植区的水稻微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进行低温耐受性鉴定,并与低温耐受性相关的bZIP转录因子进行关联分析,结合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方法对相关位点进行籼粳分化和进化选择分析,发现了一个与粳稻苗期低温耐受性关联又在进化中受到强烈选择的耐低温基因——bZIP73,并阐明了耐低温的分子机理及其进化历程。
研究发现,在籼稻和粳稻的原始祖先野生稻群体中bZIP73基因蛋白质编码区只有1个核苷酸差别。实验显示,含有籼稻型bZIP73基因水稻对低温敏感,而含有粳稻型bZIP73基因水稻对低温具有耐受性,证明就是这一个核苷酸的差异决定了籼粳稻的分化及低温耐受性差异。
(董瑞丰)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在寻山集团有限公司对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CARS-50)和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等项目资助培育的耐高温海带新品系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汇报,查阅了生产和试验记录,并进行了现场测量,认为培育的海带新品系高温耐受性状突出,在8月高温季节仍可生长,藻体完整,无烂边,色泽鲜亮,只有少量个体形成孢子囊;与当地主要生产品种相比,新品系长度和鲜重分别增加了138%和84%。
耐高温海带新品系有效延长了孢子体的生长周期,为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新模式构建提供重要资源,也为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潜力的增殖种质;海带采收期延长,将有效减轻集中收获期的劳动力压力,也为高温期养殖鲍鱼提供优良的食物来源;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包括我国的海带养殖区水温将持续上升,新品系的高温耐受性状为耐高温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遗传基础,有望扩大海带适养海域和季节,有力推动我国海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农民日报)
“传统水稻育种需要8至10年,现在有了这个水稻基因组智能育种系统后,只2-3年即可选育出育种家需要的水稻品种。”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健康谷的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看到,由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育种专家、双绿源研究院院长周发松博士研发出来的全国首个水稻基因组智能育种系统面世。他们团队正在将植物全生育期智能育种工厂同绿色基因芯片相结合,打造并推出全新的水稻基因组智能育种系统,它的推广应用将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这套全国首个水稻基因组智能育种系统主要由育种基因芯片、LED人工光源、全生育期育种工厂三大板块组成,基因芯片相当于整个智能育种工厂的大脑系统,由它通过大数据扫描来判断培育出来的种苗是否符合育种家的需要。这种育种基因芯片的研发成功再加上LED人工光源、全生育期育种工厂的配套,极大地提高了育种的效率和精准度。
(据长江日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在高花青素玉米种质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创制了高花青素紫玉米种质,该工作是双向启动子研究和紫胚种质创制工作的延伸,为花青素的功能性食品制造和着色剂生产拓宽新资源。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类杂志《植物与细胞生理学(Plant&Cell Physiology)》。
花青素是天然存在的黄酮类物质,不但是强效抗氧化剂,而且能够提高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在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预防及治疗、功能性食品制造和食品着色剂具有广泛应用。与其他产花青素植物相比,玉米具有生物量大,耐储运等优势。但目前紫玉米种质中花青素仅在生物量有限的种皮或糊粉层细胞中(单层细胞)积累,含量约为200毫克/千克干重。
(据中国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