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悦
《程氏家传儿科秘要》[1]是由张觉人先生保存并整理的《儿科秘要》原抄本的副本,《儿科秘要》一书出版于1893年,为清代儿科名医程康圃所著。程康圃,名德恒,广东高明人,根据《儿科秘要》出版年代推测其为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人,书中序言介绍程氏六代业医,儿科最良,虽然弱冠即开始行医,但是直到晚年才著书出版,传播其学术经验,其著作代表了清代岭南地区较高的儿科水平。现从《程氏家传儿科秘要》对程康圃之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归纳分析如下,望对儿科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程氏家传儿科秘要》一书将“八症六字之治法”言之为儿科捷径。这其中八症指八类病症,分别为:风热、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脾虚、疳积、燥火、咳嗽;六字指三种治法,分别为:平肝、补脾、泻心。程康圃提炼出此八症是因为在临床医疗实践之中,此八症在儿科中最为常见。小儿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而小儿脏腑器官及功能发育不成熟,卫外不固,容易感受外邪侵袭,并且乳食不能自节,如果喂养不当,则容易饮食内伤。同时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但稚阴稚阳,阴阳二气皆未完善,此特点使小儿患病后既康复迅速,又容易传变。程康圃的思想受到钱乙等医家的影响,在前人“五脏主病”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儿科经验,认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染病皆由此故”,进而凝练出六治之法。
程康圃认为“儿外感之风或内生之风,则肝木先受之。譬如天地有风,则树木先摇动之,故肝属木主风”。所以在其理论中,平肝平木为先,治法外则息风内则柔肝,程氏平肝喜用钩藤、薄荷、柴胡等药。又因为肝木克脾土,“脾虚是肝木乘而克之,其脾越困”,肝气郁结后则脾虚不能运化水谷,进而疳积,所以小儿健脾之法,常常离不开疏肝理气、化湿健脾、消积导滞。由于补益药物多滋腻,难以运化,所以补脾时需合用行气药物,这就是程氏书中“用补脾必兼行滞之药,不然反滞而伤药食”。可加谷芽、杏仁、莪术、槟榔等药补消并行。心属火脏而恶热,小儿生长旺盛,阳常有余,肝亦常有余,所以心火易旺。譬如燥火之症,是心主火,火太旺而燥热生;咳嗽之症,是心火克肺金,肝木旺,反胜肺金而成咳脾虚受湿,生痰壅肺而成嗽。若使用泻心治法则泻去了君源之火,其他各经之热自然得到缓解,故常以生地、连翘、淡竹叶泄心火。
儿科因其“有病不能言”又称“哑科”,只能通过医者度其气候消息而决之,所以需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诊断疾病。在程氏一书中,将四诊归纳为“二诊”及“二要。其中“二诊”为看小儿手纹以及诊脉之法,“二要”则指问诊要诀以及外诊秘要。外诊方面,程氏结合五脏与五官的关联,观察口、眼、唇、鼻、舌、腹等外表之情况时往往结合具体病症,以期得到相对全面的分析。问诊方面以发热、口渴以及二便作为询问的重点。将这三者作为问诊重点是因为小儿常不能准确表达不适,而是否发热,二便如何以及饮水量的变化则可由家长直接观察,因此可以得到相对客观的描述,程氏以此来区分患儿的虚实寒热。
程氏尤其重视望诊,在《程氏家传儿科秘要》一书中详述诊手纹法及小儿面部望诊,绘手纹十八式以识别诸症,又以小儿面部属位图以望神色,审苗窍以助诊断。程氏书中载手纹十八式以图纹辨证,删繁就简,便于临床操作,又言“一色手纹,主一病症。又有两色主两症者当相兼而看……间有三色相兼,四色相兼者,总之有纹则有病自可类推”。比如浮而紫是里热,带短开叉则夹惊,带长开叉则夹食。同时将指纹与手脉部位脏腑结合起来,一同参看,“右手纹浮紫为脾经风热……左手纹浮紫为肝经风热”,脉纹相应,合而看之,各纹各脉所致合病自可类推。其手纹图中各图示主病与儿科历代其他医家并无显著区别,其图示优点在于清晰明了,注重实用效果。
程氏所著《儿科秘要》一书总结了许多实用的外治方法,其中敷贴、外涂、渗药、脐疗等多种治法在现代临床仍广为应用。慢脾风症中有两种外治法,分别是止泻外治法以及有汗外扑法。其中止泻外治法是“用胡椒、丁香、肉蔻大者三个为末、入灰面,烧酒搓成团,做饼子如碗口大者三枚。煎熟后以一枚贴脐上,两枚分贴两足肚以带束紧”。现代临床治疗实践当中,见小儿泄泻色淡质稀,手足不温者,用此法配合以补脾止泻之汤剂,效甚佳。有汗外扑法则是“用麻黄根、龙骨、牡蛎共末以蹂布或沙袋装此末向有汗处扑之,如敷粉状”。程氏善用外治法治疗小儿口内诸症,不论是口烂、唇烂、重舌抑或是木舌、重颚、喉内百毒噎塞,妨碍饮食者,均可用以上梅片及冰硼为主的加味冰硼散加减,外擦、生蜜调搽或吹入喉内,程氏记载此法功效最速,半日即愈。口内诸症均采用外治之法,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药性得以最快发挥效果。同时中药粉剂有较强的生物黏附性,尤其在溃烂病灶黏附时间长,药物还可以经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内外兼攻,治愈疾病。疟疾论治中记录发冷敷脐法以“草果仁一钱、北辛一钱、牙皂五分、苍术一钱、鹿耳苓三钱,共分为两份,用时先放末在碗内以酒润湿,后和鸡蛋一枚搅均,在锅内煎饼一个,当在病未发的时辰内,以饼贴肚脐上,用带束紧,此切疟外法、甚效。”此法现代较少使用,然而其同脾虚泄泻外用之法,选用神阙穴外敷药物,《厘正按摩要术》曰“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神阙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能总理人体诸经血脉,通过各经脉气血的运行,来联络五脏六腑,调节阴阳。用药取神阙穴,可以使药效迅速渗透入脏腑,以治愈疾病。此种种外治之法,不仅方便易行,还有效地增加了治疗效果,在当下大力倡导绿色治疗之际,对门诊工作大有裨益。
岭南地区曾有过多次文人南迁的历史,在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同时受到近代西方医学的影响,形成了衷中参西、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模式,传承与创新并重。程氏从医数十载,有着高尚的医德,书中指出,虽然医生以医术作为求生之道,但也不能一心贪图钱财,而是要存有济世之心,“倘有症治则常存父母之心,各尽生平所学必求病愈为念”。看病应不分贵贱,不论贫富,均尽心尽力,一视同仁,“富者得其财与其解厄,贫者领其情与其消灾”,即使出现病人不付诊金的情况,也要本着“宁人负我勿我负人”之思想,遵行祖训,济世救人。如遇死症难治,必须先明确告知,如果病人依然信任医生并求诊治,一定要用尽自己所学全力救治,这与现代临床病情告知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时程氏书中提及此时不必计较钱财,不能见危而不救,更不能应酬顺情了事,实乃一片济世之心。程氏还强调去往患者家中出诊必须“至诚礼貌”,这既是对主人家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遇到同行,谦恭以待,如果遇到技艺高于自身的医者,应潜心学习请教,遇到医技逊色于自己的医师也万不可以才智骄人。这些朴素但又真挚的医德思想,现今依然值得大家尊敬、学习。
[1][清]程康圃著,张觉人整订.程氏家传儿科秘要[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