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菁晶 图 喻添旧
对于一个生物学家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比发现一个新物种更让人激动的了,而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的梵净山里,这样的惊喜仍在不停地发生。
梵净山被称为生物资源“基因库”,好似海洋中的一座孤岛,至今保存着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自14亿年前从海洋中渐渐抬升之始,默默地庇护着众多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目前已经探明的生物种类就已经超过2600种。
这个9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3届“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如期开幕,上百个各界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们又一次来到美丽的贵州,在6天的时间里走进钟灵毓秀的千年江口,解密梵净山数亿年冰川遗迹地质基因,感受中国第一佳景矿泉水漂流胜地,寻找“地球孤儿”黔金丝猴,探访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古村寨……
《越玩越野》有幸参加了此次跨界科考,这次科考分为2条专业科考线和1条生态文化线同时进行。笔者有幸同专家们一起,通过实地考察,揭开了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的面纱,也为促进保护区所在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瀑布清流而下,在山石间撞击出万千水花。
索道在重重雾霭中穿行,仿佛置身仙境。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这里蕴涵着数以千计的古老珍稀物种。
原始森林宛如世外桃源,种类丰富的苔藓在潮湿的树干和岩石上栖息,花草丰茂,蜂飞蝶舞。
中巴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梵净山脚下,下车后,队员们乘坐高山索道,穿过雾霭重重、峰峦叠嶂的山路,来到山顶。在观景台上向下眺望,梵净山的美貌在云雾缭绕间浑然天成,犹抱琵琶半遮面,散发出淡雅柔情的气质,诗意中又蕴涵着一丝野性和传奇,或许,这便是大自然的力量。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踏入一条未开发的人迹罕至的林间小道,去往传说中的九龙池。山路崎岖而泥泞,竹林、苔藓、虫飞、鸟语……蛮荒与美艳、惊险与惊喜同在。
专家们在沿途拍照、收集样本之余,也不忘向同行的队员们介绍这里的草草木木,在小心脚下的同时,多彩的物种之新奇与有趣亦让人目不暇接。一块其貌不扬的石头上常常蛰伏着十几种苔藓,其中包括多种梵净山特有的物种。而此前,我们竟从未如此细致、耐心地留意过这些小小的苔藓森林,从未窥见过它们在潮湿石壁和树干间复杂多变而又精致缱绻的面目。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其实在小小的苔藓之中也蕴藏着一个世界和许许多多的秘密。梵净山是我国已知苔藓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和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整个人类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许多地方因为过度开发和工业污染,让城市中的人们备受困扰。不得不说,沉醉于原生态的景色之中,又勾起了我们对自然的留恋与感叹,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对自由与初心的向往。
伴随着无限循环的《我的家乡梵净山》的歌声,科考队员们拜访了江口县的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
云舍,意即“云中的房舍”,坐落在太平河畔距离县城6km的地方,传说这里是原来仙人居住的地方,也是现在江口县的第一大寨,保存着完整的土家族文化和习俗。
在云舍,除了品尝富有特色的土家族美食,我们还欣赏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土家婚俗表演。
作为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古老民族,土家族在婚姻大事上十分注重礼仪和风俗,娶亲的那一天,新郎的娶亲队在压轿官的带领下吹吹打打地前来迎娶新人,并需要通过重重的考验方能抱得美人归。
相较之下,侗族群居的自然寨——寨沙侗寨则显得更加古朴而风情。侗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而建,依据地形建成富有特色的吊脚楼,楼上用于住人,楼下则用来堆放杂物或是圈养牲畜。
如今,寨沙侗寨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支点。
在漆树坪羌寨,科考队员们还未进寨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氛围和民俗文化。寨门口,热情的羌族少女们端着美酒迎接我们的到来,随后,热情好客的羌族人为我们现场制作了美味的粽粑,并身着传统服饰,上演了祭祀天地的仪式。
这里的山泉清冽可口,这里的美酒醇香四溢,短短的6天时间里,我们在江口县留下了很多足迹,也在心里留下了很多回忆。愿这片土地永远传奇而美丽,也愿这里的人们继续播种理想,收获希望。
侗族村寨依据地形而建的吊脚楼。
羌寨的少女们身着羌族服饰,品尝美味的粽粑。
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里的婚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