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省2009年开始新课改,至今已经进行了9年时间,其中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之一。9年过去了,情况如何呢?我做了如下调查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探讨
1 调查概况
1.1 问卷内容设计
此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角度出发考虑设计题目,力求贴近学生。学生问卷共有13道题目,前12题为选择题,最后一题为问答题,力求简洁,以免学生产生厌倦感;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课题的选择、学校的保障作用以及教师的指导作用四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希望了解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收获以及对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看法。从中得到一些与化学研究性学习有用的东西,用以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为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言献策,为学校改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1.2 调查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普通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县一中高二年级的不同层次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其分为阳光班、实验班、平行班和普通班,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能力水平各有差异,教学的深广度也各不相同。选择的调查对象可保证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普通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从而为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在发放问卷前先对学生进行了相关讲解,告知学生此次问卷的统计结果仅用于课题研究,不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任何影响,希望通过问卷所获得的信息能够成为学校改进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重要参考。填表时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写。
1.3 问卷回收及作答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发出了820份问卷,回收了806份问卷,回收率为98.3%。调查问卷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和问答两种题型,选择题作答情况较好,问答题作答情况不太令人满意,不少学生根本没作回答,或敷衍了事,但还是反映了一些问题。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从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研究性学习的保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由于问卷内容较多,下面仅选几例进行分析。
2.1 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兴趣
60%以上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很感兴趣,这和学生对化学研究性学习作用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没有兴趣的学生占15.02%,说明这部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和意义还是缺乏认识。整体来看,高中的孩子們对化学研究性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有研究的欲望。
2.2 研究性课题的选题
学生主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长及老师的建议下选择课题内容,从课题实际价值和对课堂内容的促进方面选择的学生比较少。说明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课堂内容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措施,研究内容与课堂内容之间处于断层状态,这也间接体现在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课堂知识的促进作用上。
2.3 学校的实验条件与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从学校的实验条件来看,学校的实验条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大约有38%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校条件不能满足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选择的课题对实验设备及种类要求较高,普通高中实验室不能满足其实验要求;二是部分学生缺乏对学校实验室的基本了解。
2.4 研究性学习对课堂知识的影响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影响,各个选项比例比较均衡。说明不同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获是不同层面的。其中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占用学习时间,影响成绩的达到了35%,占比最高。这主要原因是此次参与调查的主要为高中学生,目前部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理解不深刻,他们片面的认为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课程,并且认为这门课程不仅麻烦而且不会对高考成绩有所帮助,甚至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必须为其它高考科目让位。
3 暴露的问题
3.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在调研中发现,普通高中大多数学校生源都不及省级示范性高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校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高考升学率,学校并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在研究性学习上,更不可能改变能够提高学生分数的教学模式,改变意味着高考升学率的下降。在对研究性学习的宣传上,学校往往只是转发一些文件,并未做到全面深入地宣传,更没有做出具体的指导。由于在思想观念上对研究性学习认识的偏见,一些教育工作者和领导孤立片面地认为研究性学习只是上级下达的教育任务,与高考和升学率等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必高度重视。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也只是开几次形式上的讨论会。最多安排教师突击整理几个研究性学习案例,收集好资料以应付上级检查。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全部由科任教师和相应学习小组的同学完成,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检查过程中也是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而已。通过翻阅以往资料发现:教师整理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各自为纲,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更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3.2 对教师的认可方向存在偏差
通过对教师访谈了解到,大多数教师缺乏对研究性学习认识。尤其是在课业繁重的高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学生成绩产生影响。而且学生的高考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校对教师的个人工作的认可程度,并与个人奖金、荣誉、职称等挂钩,所以教师更看重学生成绩。但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师的个人贡献,所以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数教师持有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加之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教师一般都满工作量,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存在超工作量的情况,在高中课程中增加研究性学习课程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开展组织、宣传、指导、和协调等一系列工作,这比单纯的课堂教学要复杂得多,这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而对于处在探索阶段的教师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意味着付出更多的劳动,而有些学校也没有对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工作量给予认可。
3.3 学生被动参与
从调查结果看,绝大部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兴趣浓厚,但对研究性学习缺乏应有的认识。学生感兴趣的只是研究性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而不在乎过程和结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素质教育行为,而大部分学生依旧是为了应付高考或其它原因而学化学。从课题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学生主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家长及教师的建议下选择课题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这必将使很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停留在较低层次上,长期下去必定会逐步减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3.4 学校设施设备条件不够
学校的实验室条件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学校的电脑不够用,绝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电脑操作水平很差,完成质量不高,反而增加了学习负担。
4 对策及思考
针对研究性学习展开调查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4.1 深化学生认识、增强学生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它强调学生参与实践,培养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坚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独立选择和探究,并为每个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空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衔接,并想方设法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爱学。
4.2 处理好高考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高中教师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处于初始阶段。从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来看,研究性学习不但不影响学生高考成绩,反而会弥补学生接受性学习知识死板,学习灵活性不够的缺陷。尤其是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而研究性学习恰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整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与近几年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不谋而合。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但不影响学生高考,反而对学生提高高考成绩有帮助。所以,教师在进行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逐步地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最终达到提高高考成绩的目的。
4.3 学校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由于大多数学校当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高考升学率,学校并不愿意在研究性学习上花大量的时间,导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学校层面就出现了贯彻和指导不力的情况。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切实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然而,研究性学习毕竟要由教师和学生来开发和实施。对研究性学习中怎样选题、怎样实施、怎样评价、怎样指导、学生之间怎样合作、教师怎样培训、安全问题怎样管理等等,至今各学校都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可参照的办法。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大多只能参照别的学校的先例,或凭经验办事。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见得都有可靠的根据,也未必有真正的帮助和指导意义。因此,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自身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要认识到当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实施好了,会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研究性學习的指导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加大落实力度,彻底转变只宣传不落实的片面行为。最后,学校要设立研究性学习专项经费,为学校扎实有效地推进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保驾护航。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不只是化学教育的问题,而且是各个学科都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学校,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更多。但只要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大力支持宣传,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探索,研究制定出结合本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基层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也能开展的有声有色。
我省从2018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模式,新模式下的研究性学习是否要继续进行?如何进行?这又是摆在我们高中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作者简介:李载恩(1965,7-),男,湖北恩施宣恩人,高中化学高级教师,湖北省宣恩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