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金戈 袁赫羚 王计元 候金亮 易玉婷 刘小燕
摘要 克氏原螯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小龙虾。它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淡水螯虾养殖品种,其产量占整个螯虾产量的70%~80%。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是当今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之一,对于稳定粮食生产和粮农增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稻田整改、虾苗选择、饵料投喂和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技术。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生物学特征;生态种养;疾病防控;稻田
中图分类号 S9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242-03
Abstract Red Swamp′s scientific name is Procambarus clarkii,commonly known as crayfish.It is the most dominant freshwater crawfish breed in the world,and its production accounts for 70%-80% of the total crawfish production. The ecological breeding of red swamp in paddy field is a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l,which combines organic farming with aquaculture,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abilizing food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grain and farmer′s income.The ecological breeding technology of red swamp paddy field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mprovement of paddy field,selection of shrimp seedlings,feed feeding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 red swamp;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ecological breeding;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paddy field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在分类学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螯虾科原敖虾属[1]。克氏原螯虾最初分布于墨西哥和美国中南部,随着人类活动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现已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克氏原螯虾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传入我国南京一带,目前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至辽宁、南抵广东、东起台湾、西至四川[2]。小龙虾无需投喂特殊的饲料,它可自己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动物尸体、水生植物、藻类及浮游动物为食物,因此养殖克氏原螯虾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养殖成本低、效益好等优点。同时克氏原螯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在池塘、湖泊、稻田、河沟等多种水体中生长,克氏原螯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本文从稻田、虾苗选择,田间工程规划,饲料投喂和疾病防控等方面总结克氏原螯虾的稻田养殖技术,以提高养殖户的产量和收益,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1 克氏原螯虾主要生物学特征
克氏原螯虾体长侧扁,由21节组成,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克氏原螯虾整体颜色有粉红色、红棕色、红色3种。其中性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两侧是粉红色,背部是酱暗红色,带有白色或橘黄色的斑点,甲壳部分接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呈均匀的灰色,有的具有黑色的波纹,甲壳上明显具有颗粒,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螯狭长,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爪子是黑色与暗红色,有微红色或亮桔红色结节。幼虫和雌性的爪子的背景颜色可以是黑褐色,头顶尖长,经常有轻微刺或结节,结节通常具锋利的脊椎。头部圆筒形,粗大,几乎占身体的1/2以上,前端有一额角,三角形,额角表面有凹陷,两侧有隆脊,尖端锐刺状。腹部共有7节,扁平状,其后端有一扁平的尾节与第六腹节的附肢共同组成尾扇。胸足5对,第一对呈螯状,雄性螯足粗大,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疣,雌性螯足相对较小;第二、三对钳状;第四、五对爪状。腹部6对腹肢,雄性第一、二对腹肢退化为钙质管状交接器[3~5]。
2 克氏原螯蝦稻田养殖技术
2.1 稻田选择
养虾稻田应是无污染、生态环境良好、保水性好、底质为自然结构、黏壤土的稻田。养殖稻田选址要交通便利,水源方便且水质要达标,田间配套设施齐全,便于养殖管理。稻田以南北走向为宜,稻田四周不能有高大的树木,树木也不能太过密集,以免影响稻田通风和采光。在交通与供电方面也需要注意便利和通畅,只有在这些先决条件下才能够保证养殖场夜间的管理,及时掌握一线动态,解决问题。同时要选择比较集中的连片的土地,单块稻田面积在0.54~0.68 hm2最为适宜,再统筹一致,按照规格进行养殖,可以方便统一进行供虾种、供水、治理等,实行专业化的生产和管理,以提高整体养殖的效率。
2.2 田间工程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田间建设至关重要,主要包括田埂的加宽、加高和加固,田间种植区域的合理分布,虾沟的开挖以及防逃设施的建立。在稻田改造时,面积较大的稻田挖四边环沟,只预留1条约4 m宽的农机通道,方便农机耕作;面积稍小的可以挖三边或者两边不等环沟;<0.67 hm2的稻田只挖一边环沟。环沟的宽度视稻田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4 m,沟深1.0~1.5 m[6]。一般挖沟时间都在9月中下旬,利用挖环沟的底泥来加固、加高田埂,在田埂上插上防逃网,以防止克氏原螯虾爬至野外。
2.3 虾苗选择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一般以放养虾苗和放养亲虾2种方式最为常见。新塘的放种较多,一般为112.5~150.0 kg/hm2。老塘的放种量根据沟中原储存虾种数量而定,基本保持在150 kg/hm2左右[7]。新塘、老塘放种都会有损失,老塘放种的成活率较新塘高。选择亲虾时,一般选择个大、肢体健全、生命力强、无病害、体色暗红色、体表光泽、无附着物的种虾个体。放种前做好稻田水质、底质的调控,以利于提高种虾的成活率。
2.4 饵料投喂
2.4.1 相关营养的要求。克氏原螯虾作为一种杂食性的动物,最喜欢的食物是动物性饵料。因此,所需饵料的标准相对较高,培育幼虾时要配合投食含有35%~40%蛋白质的食物,成虾养殖所需饵料蛋白质的含量应当确保在25%~30% 之间。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虾的具体饵料,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保证饵料具有充足营养的基础上极大地节约成本。
2.4.2 科学合理投喂方式。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其饵料投喂一样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量、定质”。一般随池塘温度的下降而加深水位,春节前后水位始终保持在50 cm左右,少数池塘能够加深到70 cm。年后(农历正月底)起捕和投喂同时进行,投喂主要以龙虾饲料为主,少量投喂黄豆、玉米、麦子等,投喂量不等,正常为3.8 kg/hm2,当天出售的小龙虾多投喂量就加大,否则投喂量就会相应减少,“三伏天”时减少投喂甚至不投喂。前期起捕时主要以老龙虾为主,规格15~25 g,3月中旬开始出售20~25 g的“青头虾”,由于新塘的病害较老塘少,虾的规格较大。
2.5 疾病防控
克氏原螯虾的抗病能力很强,但是近几年,人工养殖中也陆续出现各种疾病。
2.5.1 烂鳃病。已见报道的病原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弧菌(Vibrio spp.)等。克氏原螯虾患此类病害的症状是鳃丝肿胀、变脆、呈灰色,严重时会出现鳃尖溃烂,有的鳃丝在溃烂组织与尚未溃烂组织的交界处形成一条黑褐色的分界线。烂鳃病一般在水温15 ℃以上发生,水温在15~30 ℃的范围内开始盛行,而且温度越高越容易传播[8]。病虾浮于水面,游动迟缓,反应迟钝,厌食,最后死亡,特别在溶氧不足时,病虾率先死亡。
防治方法: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粪便,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的安全,保持水体溶氧量在4 mg/L以上,泼洒漂白粉2 g/m3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5.2 纤毛虫病。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中的钟虫(Vorticella sp.)、聚缩虫(Zoothaminum sp.)、单缩虫(Carchesium sp.)等。这些纤毛虫都呈倒钟罩型,身体构造大致相同。身体前端为口盘,纤毛附着在口盘边缘。口盘顶面为胞口,有1个带状大核在体内,有1个球形小核在大核边。有1个伸缩泡,一般位于虫体前部。另外有位置和数目不等的颗粒形食物泡。虫体后端有柄,柄的基部附着在基物上。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底质的清洁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放养前尽量清除池底污物,并彻底消毒;放养后经常换水;适量投饵,及时清理多余饵料,尽量避免过多的残饵累积在池底。养成期间可用茶籽饼全池泼洒(10~15 mg/L),此方法可促进克氏原螯虾蜕壳,待蜕壳完成后大量换水,效果极好[9]。
2.5.3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目前已有报道克氏原螯虾也患有对虾白斑症病毒病,患病的克氏原螯虾首先停止吃食,弹跳无力,对外界反应迟钝,漫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很快便死亡。病虾的典型症状为在甲壳的内侧有肉眼可见特别明显的白点,然而有的病虾则白点不明显,头胸甲与其下方的组织分离,容易剥下。病虾的不同组织在显微镜下呈现广泛的变性、坏死或上皮细胞大量解体脱落;被感染的细胞核呈现肿大,大小约为正常细胞核的1.5倍以上[10]。
防治方法:目前没有对虾白斑症病毒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在放种前虾池要清淤、消毒,杀灭病原菌;购买健康无病害的种虾或虾苗,肉眼选择外观无症状、体色健康、健壮活泼的虾;放养密度要合理,合理投喂;保持水质、底质的清洁等[11]。
2.5.4 黑鳃病。此病主要是由于底质脏,腐烂的有机质过多,水质污染严重引起。克氏原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鳃丝变为褐色甚至完全变黑,引起鳃丝萎缩。患病虾往往趴在岸边或水草上不动,对外界反应迟钝,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合理投喂,保持底质干净;要定期注入新水,保证水质清洁,溶氧充足;养殖水体定期使用生石灰来调节水质和改善底质。
3 结语
近年来,克氏原螯虾作为一种新开发的水产养殖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强、杂食且繁殖力强等诸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土壤资源,达到经济农作物和克氏原螯虾双丰收的目的。
养殖过程中克氏原螯虾能很好地利用水草,起到为水稻除草并提供有机肥的作用,同时水稻又为克氏原螯虾提供隐蔽、栖息的场所,增加氮元素,净化和改善水质,两者互惠互利。克氏原螯虾正常的生理排泄活动,将富含氮磷钾的营养物质排入稻田,可大大加强土壤的肥力,达到缩短水稻抽穗时间、促进水稻分蘖的目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水稻的成穗率与结实率[12]。
稻田养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产业,发展稻田养虾,利用稻田开展多种经营,是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一条有利途径。克氏原螯虾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将养殖、种植有机结合,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利用其原理,以废补缺、互利共生、以稻養虾、以虾养稻。我国水产工作者研究表明,稻田养虾既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也能有效地清除稻田中的杂草,达到降低水稻病虫害的作用,且对土壤肥力有正向的影响等。
4 参考文献
[1] 陈义.无脊椎动物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
[2] 李文杰.值得重视的淡水渔业对象:螯虾[J].水产养殖,1990(1):19-20.
[3] 战文斌.水产动物病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4] 唐鑫生.克氏原螯虾[N].生物学通报,2001-35-9(019).
[5] 薛俊增,褚南山.甲壳动物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6] 程慧俊. 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生态学的初步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7] 舒新亚.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水产,2010(8):22-25.
[8] 张胜金戈,刘小燕,王荣华,等.淡水小龙虾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水产,2017(11):88-90.
[9] 陶忠虎,周浠,周多勇,等.虾稻共生生态高效模式及技术[J].中国水产,2013(7):68-70.
[10] 魏克强.白斑综合病毒浙江分离株在动物模型克氏原螯虾组织中的分布[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6):897-901.
[11] 谢佳磊,肖丹,殷蝶,等.枯草芽孢杆菌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机能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7(6):24-27.
[12] 张胜金戈,刘佩,文志安,等.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水产,2018(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