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鬃与抗战

2018-01-15 10:02李琴芳
特别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外汇收入急需刷子

李琴芳

如果说,抗日战争中我国的“猪”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你相信吗?我们常常戏说“你怎么比猪还没用”,可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证明,你这样说,太对不起那些“为国牺牲”的“猪”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猪鬃是重要战略物资

猪鬃具有根条均匀、软硬适中、油性大、韧性好、弹性强、坚挺、耐湿、耐热、耐酸、耐摩擦等特点,并有天然叉梢,吸附性能良好。用它制成的刷子(包括长毛刷子)不易弯曲、卷绕、折断,刷油漆时挥刷自如,而且能耐高温,用途极其广泛。

猪鬃行业实际上起源于我国近代清朝咸丰年间,在此之前猪鬃基本上不算是商品。后来随着上海、广州等五口岸开埠通商之后,猪鬃才作为商品出口国外,以满足世界各国制刷工业的需求。

到了战争时期的军事工业中,从用油漆给军舰、飞机及各种军用车辆喷漆,到清刷机枪、大炮的枪管、炮筒,猪鬃制成的刷子无疑是最好的工具,可以很好地保护武器不受损,所以各参战国家用猪鬃毛刷给武器刷上油漆,不至于让那些武器裸露着钢铁身体上前线。中国猪鬃的输出量因此急剧增长。

质量上乘,供不应求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猪鬃都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因为养猪是中国农村的重要副业,加上自然气候条件因素,养猪数量和质量居世界前列。中国猪鬃种类繁多且鬃长而硬,弹力强,品质佳,最适宜制刷。而且据档案史料记载,那时全世界猪鬃供给量年约6000公吨,战前中国即占75%以上。

在中国每年猪鬃的输出量中,美国进口量一直占30%以上。二战中,美国需求更大,全美国有四五百家制刷厂,甚至每个州的监狱都有自己的制刷厂,制刷用的原料几乎都来自中国。二战中,美国政府不仅把猪鬃列入了战略物资A类,甚至把猪鬃看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之一。苏联、英国等同盟国也将猪鬃列为急需的战略物资。美、英、苏三国还在华盛顿成立机构,负责协商如何向中国取得猪鬃、如何分配。

抗战初期,中国大陆沿海的港口相继沦陷;内地对外的陆路交通,包括滇缅公路、滇越铁路等也相继中断,中国的猪鬃运不出去,造成全世界猪鬃价格猛涨。中国的猪鬃成了紧俏的军用物资。美国市场也因“鬃荒”告急。

对抗战贡献大

猪鬃是中方抵偿苏联和英美等国援华贷款或物资的重要战略物资。抗战爆发后,中国急需大量军火,外汇又紧缺,政府便决定垄断十余种传统出口物资,并实行统购统销,用以出口换取外汇收入,猪鬃是统购统销物资中最重要的一种。

自1938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对猪鬃等外销物资实行了几乎八个整年的统购统销政策。在此期间,计收购到猪鬃8万多公担,价值法币70.95亿元。

其中猪鬃出口是中国战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1937-1945年9年间中国出口猪鬃外汇收入达3000万美元。美国在1940年贷给中国的钨砂借款不过2500万美元。1941年,国民政府发行30年还本用以修筑战时中国最重要的陆上通道滇缅公路的金公债,也不过1000万美元。

整个抗战时期,我国猪鬃的出口贸易,维持了国民政府的债权、换取抗战以及建设時期的急需物资,增加了外汇收入。客观说来,“猪”的作用还真是不可低估。

(摘自《档案春秋》 图/亦晨)

猜你喜欢
外汇收入急需刷子
“新潮”的旧刷子
Look and Guess眼力大比拼
湖北省入境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О НИХ СУДАЧИЛИ НА УЛИЦАХ
广州旅游服务贸易创汇能力分析
国内入境旅游波动周期研究综述
提升县医院能力急需医保支持
汽车后市场急需“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