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奇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在这个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在旅游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就实践导向性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旅游教学 中等职业教学 实践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旅游专业中,为了适应社会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教育者应当将实践导向教学作为入手点,进行旅游专业的技能教学。
一、概念分析
新课标理论把课程教学分成两种基本模式:理论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理论导向要求不仅是课堂教学需要围绕理论知识开展教学,而且整个教学课程都要以理论为主导,将实践作为辅助。而实践导向模式的旅游教学课堂,就是将实践作为课程的主导,课程围绕人才专业技能培养。在教学课程规划上,设置包括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合理搭配,建立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的教学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慢
由于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发展迅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纷纷设置旅游专业学科,还有的就针对该行业创办了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可以说行业和相关配套教育方面发展很好,但是速度还有待提升。发展速度慢,主要是因为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难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2.目标不明确
尽管旅游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学校在专业人员培养方面,目标不清晰、专业分科不科学,在对于旅行社、景区、饭店这三种专业划分设计上,专业知识的培养不够专一,导致学生专业性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3.忽视学生实习的作用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学校缺少科学统一安排实习的环节,学生自行应聘实践,学校仅通过一纸证明来判定学生实习结果,容易使学生出现虚假实习;即使有的学校做到为学生安排实习地点,但是家长也可能会为了避免让孩子到农村、偏远地区吃苦,想方设法阻拦实习。这种种现象说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未体会到实习的重要性,使得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应用,是中职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4.缺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业后主要面临的是广大的旅游出行者,所以,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文明行为和服务意识,使得他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游客的时候,可以应对自如、充满热情。而很多中职学校在旅游专业学科安排上,忽视了对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层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就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技能欠缺,也不能很好实现教学的目的。
5.师资力量有限
我国很多旅游专业,特别是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一般都不是专门从事旅游专业的教学人员,多为外聘的兼职教师,专业技能不够、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实力不强。他们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引导和指导,教育形式化,起不到专业化旅游教学的效果。
三、科學应用
1.建设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培养“就业”型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课程中,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对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开展的各种教学课程也要以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为目的。在课程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放在主要位置上,将理论课程作为辅助课程,来为社会实践进行指导。转变传统的将理论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课作为必修课程进行安排。
2.科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
(1)构建校内实习基地。学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校内构建基础的学生实践基地,能够有效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起点和标准都不能低,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社会实际的需求,在校内模拟与生产、管理等一线工作环境无限接近的真实的就业环境,让学生在校内就提前感受到旅游业各工作岗位的氛围和技能需求情况,促进学生主观上加强提升技能的意识,实现学习的积累和扩展,提前在心理上和技能上做好准备,实现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
(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就是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利用社会相关行业的资源,与之合作,为学生构建在校外上岗实习的空间,为学生打造综合性、科学性的实习基地。建议学校与社会各旅游公司、酒店等加强合作,使得企业承诺为学生提供低薪资的实习岗位,学校则负责安排符合该岗位要求的学生进行实习。这种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企业、社会接触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感受、认识、增强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为就业做好准备。
3.调整教学模式使之与实践导向教学相适应
(1)构建“模拟—实践—竞赛”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硬讲,学生死记”的形式,教学效果非常有限。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加入模拟演示、实践操作、竞赛比拼等元素,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进入知识探索阶段,帮助学生提高动脑、动嘴、动手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模拟—实践—竞赛”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积累并提高知识技能,丰富实践。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曾经举办过“最美导游”大赛,邀请当地知名旅游企业的相关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作为评委,在符合条件的学生中开展导游技能竞赛,选出“最美导游”给予奖励。在竞赛中,根据不同的重点考察对象进行场景考题设置,选手抽签现场模拟导游,根据旅行社业务人员、旅行社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分别进行考察和评判,推选出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作为榜样给予鼓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技能应用。
(2)加大工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同旅游公司、各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校设置学业合作班。当然,在选取企业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当地知名度高、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有规模的企业相对比较正规和稳定,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有重要作用。学校还可以从企业邀请比较有名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定期到学校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经验辅导讲座,学校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去,进行实地教学。
4.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包括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社会實践和学生自行组织的社会实践两部分。无论是学校组织的实践,还是学生利用个人时间自主进行的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巩固、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作用。
(1)学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课程教学设计的不同,按照教学重点,分层次进行实践分配。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是这样划分教学课程的:对一年级的导游专业学生来说,导游技能实践是教学重点,学校就将学生分配到当地各旅行社和旅游景点,让他们跟团甚至带团学习,还要求学生参与旅游企业的相关服务工作。对二年级导游专业学生来说,教学重点是宾服服务技能的培养,学校就将学生分配到各个酒店、宾馆,让他们直接接触顾客、为顾客服务,达到实践和学习的目的。以上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锻炼,从基层做起,逐步提升到管理岗位,学习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自发实践。学生自发实践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的实践。比如有些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到旅行社或者酒店做兼职,以此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自己实际的工作能力、管理和交际能力,磨炼自己的个性,并提前适应企业社会需求。学生自主进行的社会实践,没有强制性,在实践时间和地域上都较灵活,但在整个实践导向模式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与技能晋级考证体系相结合
学校在旅游专业技能培养上,还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纳入实践教学中。根据国家要求,学校学生必须参加相关等级考试,在校期间必须取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如导游证、酒店经理资格证等,持有证书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取得有关方面要求的等级证书,毕业即可持证上岗,还能够辅助学校加强学生专业性技能的培训。不同学校可根据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辅助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旅游方面的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旅游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综合技能不断提高和变化的需要,保证实际教学效果,中等职业学校在导游教育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特别是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上,坚持将实践导向模式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怡丰.实践导向模式的中职旅游教学探析[J].职业时空,2016(6).
[2]刘国华.努力提升实践教育教学的质量[J].学习月刊,2015(12).
[3]于春雨.关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状况的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2).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