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首都核心功能定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质量提升

2018-01-15 10:29杨文艳
职业·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技工技师产教

杨文艳

技能人才培养以“行业企业用人质量和数量需求为出发点,以对口优质就业创业为落脚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技工教育的历史优势,也是技工教育的最大特点。从历史发展沿革来说,技工院校大部分侧重于为加工制造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劳动者,这与新中国背景下重工业体系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需求是紧密相关的。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基本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迈入了一个“从有到好”的新阶段,由此,产业升级调整是历史的必然,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在北京市产业升级调整强度大、速度快的背景下,技能人才的培养该何去何从,这是技工教育业务主管部门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技工院校生存发展所要解决的方向性问题。下面分享一下北京市技工教育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我们技工院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为加快专业布局调整指明方向

北京市发布了《限制与禁止产业目录》《“高精尖”产业活动类别》《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以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2012年至2017年,累计退出一般性传统企业1992家。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自2014年起,积极主动应对新环境的变化,按照北京市人社局关于重点建设专业申报以及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加大加快了专业布局调整。从2014年起至今,陆续停止招生停办了机械装调、服装制作与营销、印刷等9个专业,占学院专业比例的三分之一;并结合学院的行业背景和传统优势,深入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开发调整的调研,调研鼓励性产业中企业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典型工作任务、用人需求等微观和宏观信息,以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联合开发”和“订单式培养”为核心内容,新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服装设计与制作、西餐服务等9个专业,从而重新构建了学院的三大专业平台,分别是智能制造、文创艺术和现代服务,专业总数为28个。在过去10年北京市初高中生源数量持续下降的态势中,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以较为贴近产业的专业布局赢得了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认可。

结合办学优势,构建对接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布局,是技工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这是我们感悟和分享的第一点。

调动校企合作企业积极性, 为技工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是这么多年来技工院校校长们的共同感受。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校企合作只有利大于弊,企业才能热起来。企业的热源,一是要靠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达到甚至高于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合作成本低于企业招录毕业生所发生的内部培训成本;二是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流动较大的情况,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者经济补偿。

目前北京市正在起草《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工贸技师学院有幸参与这一过程,其中,为了调动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化合作产教融合,拟制定以下系列政策点位。

一是鼓励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科研创新等活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生的教育培训费用,可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二是支持企业派出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承担职业院校教学任务、接收和指导职业院校派出教师顶岗实习,政府安排资金给予企业相应的成本补偿。

三是统筹规范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和扩大试点范围,学徒制模式下发生的成本给予60%的补贴。

四是企业所辖的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考核指标体系中明确校企合作内容,例如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项目开发、承担教学培训任务、参与学生考核评价、专业文件评审等。

北京市拟从上述政策点位从机制层面提升企业校企合作的热情。技工院校也期待这一政策能够早日出台。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 融合方面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具体做法

从技工院校来说,要调动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势必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为基础。而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又是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坚信,只要企业有技能人才的需求,总是可以找到共赢的切入点。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具体做法如下。

1.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设计参与者

无论是新专业开发还是旧专业的改造,学院都遴选3至5家具有龙头企业或者代表性企业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邀请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班组长、一线高技能人才与职教课改专家一起研讨确定课程结构,遵循一体化课程技术开发规程开展课程开发。让企业从技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就将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标准和需求融入到实施性的课程中。为了规避企业个性化元素太多而遗漏行业普遍性的可能,我们还将开发的课程框架、课程标准、代表性学习任务让第三方企业评价,確保培养方向不偏离,确保学生发展有潜力。例如新开发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既按照订单协议与玫瑰坊联合开发“燕京八绝”中京绣核心课程,将培养层级从预备技师提升到技师层次,优先为玫瑰坊输送高端定制技师毕业生,同时也与北京金典今服装中心、庄子服饰等品牌服装企业开展代表性教学项目开发等合作,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实现共建共赢。

2.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参与者

学院大部分专业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到院校从教,实践操作能力与生产实际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专业教师下企业定岗实践制度的来源,更是技工教育质量未能全面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的根本原因。

为了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性,我们重点从3个方面入手。

一是专业实训室的改造和新建,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让实训室成为生产性实训室,具备一定的实际生产能力。例如学院与中航国际工艺应用中心合作,成立“中航国际工艺中心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分中心”,实施生产项目进校园、技能大师进校园。工艺中心将许多不同类别的复杂典型航空零部件的首件试制放在北京工贸分中心实施,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技师班学生授课,教师辅助教学,学生直接参与项目。校企双方共同以数控加工专业为载体,将五轴加工教学任务用企业的高端项目进行替换,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降低了企业生产制造的成本,还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是学院主动出击,积极承担政府赋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培训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为企业开展岗前、在岗、转岗、研修等培训任务,同时还积极收集企业生产实际遇到的工艺、技术等难题,由校内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研究课题进行专项攻关,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优化顶岗实习设计,通过多企实习与多岗实习的方式,解决一个企业接纳实习生数量有限或者阶段性用工紧缺程度不一的困难。在学院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学生应当具备若干工作岗位(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在实际的顶岗实习安排中,企业往往只安排某一特定初级岗位或者无法接纳过多的实习生。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学院与多家企业共商联合顶岗实习方案。如烹饪专业与北京便宜坊、大董、北京饭店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合作,根据不同企业岗位的需求和一个企业内部厨师岗位的数量配比,把一年顶岗实习期划分为若干阶段,实现学生在凉菜、打荷、切配、炒菜等多个岗位及多个企业的轮岗实习。这种设计,结合了企业不同岗位技能人才紧缺程度不一样的现实,解决了一个企业无法接纳过多实习生的困难,也到了顶岗实习教学价值目标的最大化。

3.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参与者

目前,国家实行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制度,在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学院一半专业存在无证可考的局面。用人单位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终用户,企业才是我们技能人才的最终评价者。

目前,北京市正在探索实施行业企业自主评价试点,遴选一部分龙头企业,如北京电控、京东方、北京地铁、北京自来水集团等开展职业技能等级企业自主评价试点,企业所核发的技能等级证书享受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相同待遇。受此启发,学院试点对7个部级一体化试点专业组织开展综合项目考核,选用代表性企业推荐的专家联合出题,参照职业资格鉴定的模式進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才能申请部级一体化试点专业免鉴定资格。这也是学院以深度产教融合的形式,来进行解决鉴定取证困难的先行尝试。

总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目标。

猜你喜欢
技工技师产教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从技工到英雄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