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勇
摘 要:在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今天,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精工制造和精益生产的重要支撑,社会关注度持续升高。“双师型”教师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其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质量。本文将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与内涵、培养原则和基本内容、培养方法等方面论述如何立足校本有效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职业院校 “双师型” 教师培养
随着国家对高技能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任务的职业院校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持续走高,国家的支持力度可谓空前,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然而,职业院校在快速发展中很难做到质与量的统一,尤其是在师资问题上,很多职业院校存在着明显的教师缺口,“双师型”教师更是稀缺奇缺。这已成为制约学校专业发展和影响教育培养质量的瓶颈,也是造成企业难聘到“可用之才”现象的重要原因。“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逐步积累和长期坚持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拔苗助长或降低标准。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浅析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立足校本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参考。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与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教师提出的业务素质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职业教育界十分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也关系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方向的问题。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众说纷纭,没有统一、权威的定性说法,在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地方理解不尽相同,但都要求“双师型”教师既是在讲台上讲授专业理论的教师,又是在车间场地传授技能技艺的师傅。根据这一基本共识,技工院校系统一般将“双师型”教师界定为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教师,而中、高职院校在技能层次上只要求达到高级工即可。
放眼世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对“双师型”教师十分重视,培养过程和评聘十分严格。德国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专业教师任职资格的考评认证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理论进修。日本则明确要求“职业训练指导员”必须同时具有技术专业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由此可见,从事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是一个跨界性的职业综合体,是一个高于普通国民教育教师学术要求的特殊教育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内涵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就必须是德才兼备、德艺双馨,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于一体的跨界型教育主体。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原则和基本内容
“双师型”教师是跨界性、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专业教师,培养周期长、内容多、要求高,是一件耗时费事的工作。“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坚持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两个标准,要坚持教师和师傅同时培养,要坚持师德人品和专业操作技能同步提升,要把实际教学效果和自身综合能力统一起来培养和认定。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教师培养的三个维度和“三个坚持”的培养原则,以及多年来在专业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笔者总结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基本内容,包含教师能力培养、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实训教学和技术创新与项目开发四个领域共计34项内容。
1.教师能力培养
(1)师德修养。树立用爱用心做教育的理念,坚信学生是可教育和可引导转变的,不偏见、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坚持耐心教育。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注重修炼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品位。和蔼阳光,理性自然,善于自我调节约束,具有独立成熟的思想和耐心而坚韧的个性。具有主流的美学观和审美能力,衣冠正,语言美,举止得体,文明礼貌。
(2)教学技能。掌握从事职业教育所必需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熟悉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成长规律,掌握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规律及特点。掌握学生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过程、特点和教育培养方法,并能在实践中有效实施和引导把控。了解学生从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培训阶段到企业工作过渡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行为变化特点,并掌握相关教育方法。了解学生集体生活、活动、学习的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激励。
(3)职业认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培育具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新时代特征和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把立德树人和技能成才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坚持和发展。认同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性和职业性,注重自身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重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4)教学设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并优化教学标准和教学计划,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设计优化教学内容任务和创设教学情境,参与校本课程和特色教材的开发。
2.专业理论
(1)专业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所教课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将课程知识技能有效传授并形成专业能力。掌握所教课程的体系结构(包含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并能很好地用于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因材施教的要求,灵活有效调整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基础理论。对本专业(方向)核心专业基础课能系统性的理解和应用,能讲授的课程不少于5门。专业基础理论成体系,在实际应用和生产中具备综合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3)专业理论。深入掌握所有的专业理论,并能很好地进行课堂传授。专业理论成体系,在实际应用和生产中具备综合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3.专业技能与实训教学
(1)专业技能。直接从事专业技能生产不少于2年,长期从事生产任务或指导完成生产任务。本人参加各级技能竞赛,获得国省、市级前三名,并积极担任教练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长期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
(2)实训实习。掌握组织学生实训实习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制订计划,有效管控过程,保证实训实习教学效果。具有与学生实习企业进行专业和管理等方面沟通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生产和技能工艺改进提升。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4.技术创新与项目开发
积极承担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任务。5年内至少承担过一项技术攻关或工艺改进并取得良好效果。参加省市级项目课题研究,主持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法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监督的过程,也是建立在受训教师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自我提高完善的过程。首先要制订框架性的青年教师“双师型”培养计划。计划可遵循“个位奇数节点法”来设计和考核,即要求受训教师第一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充分了解“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为长期坚持做好准备,并能自信地站上讲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第三年要求受训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上趋于规范,技术技能方面达到中级工水平,能站稳讲台,第五年要求受训教师承担不少于三门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面达到高级工水平,能胜任简单或初级实训指导课程,第七年要求受训教师能承担不少于五门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上达到技师水平,能胜任中高层次的实训指导课或承担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第九年要求受训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具备名师和专家的基本水平和培养潜质。
围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微观和过程措施层面可采用“三维一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率。所谓的“三维一体”是指在培训过程中从压实教学任务、强化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和培养专业研究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发力锤炼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专业范围内,青年教师要尽可能多上几门课,按照规范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用好教学相长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能力。技能水平的提升除了系统的钻研外,参加技能竞赛是最好的训练方式。技能竞赛导向性强,技术要求较高较全面,时效性较强,具有快速提升的效果。以赛促训会产生超乎寻常的速度和质量效果。专业教师不但要钻研专业技术,还要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主动从项目课题的研究和专业文件的设计中获得较强的专业研究创新能力,夯实打牢专业设计规划和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總之,“双师型”教师是支撑专业发展和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各级职业院校的“香饽饽”和“抢手货”。尤其是在全社会高度重视技能人才、推崇工匠精神和世界技能大赛影响日益广泛的今天,“双师型”教师更是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作为人才资本被社会所认可和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除了要坚持“个位奇数节点法”和“三维一体”的训练方式外,学校还要为青年教师成才、成名、成家搭建广阔的舞台和构建通畅的晋升渠道,充分调动内因外因共同发力,为持续、高效、自觉、优质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思想、物质和制度等措施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莉,魏素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2]丁秋谨.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6).
(作者单位:湖南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