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馥萸
摘 要:姜大源先生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的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引发了职业教育的“跨界”研究。德清职业中专基于“跨界教育”的理念,近年来不断开展与普通高中教育、初中职业生涯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跨界合作实践探索,为中职学校创新发展路径提供了更多可能。
关键词:中职学校 跨界 职业生涯教育 特殊教育
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提出了“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的理念,认为职业教育不只是一种纯粹的职业训练或技术教育,而是注重对学生的公民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公民技能的技术劳动者,能对一个人进行全面的教育,是关乎公民生活的一种跨界教育。国务院早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就指出:职业教育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德清职业中专早在2012年开始尝试架设与其他教育类型沟通的立交桥,不断探索跨界教育理念下中职学校的创新发展路径,展开了与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跨界合作实践。
一、多途径探索高中阶段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新模式
1.助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际课程合作上课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这两种不同类型教育在资源与师资上各有优势:普通高中拥有优质的师资,却缺乏开设相关职业课程的硬件設施与场地;而职业学校却恰恰相反。浙江省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德清县普通高中在职业技能选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着与其他普高一样的师资、课程与实训条件方面的短板。有鉴于此,从2012年开始,德清职业中专就与当地的普通高中德清县高级中学、德清县第一中学合作,选送师资、建设课程、共享实训条件,开展了校际合作上课。
德清职业中专为普高学生精心准备了电子商务、CAXA实体设计、FLASH二维动画、电工技能培训、电脑美术设计、德清旅游讲解、服装设计手绘技法、花木技术、服装手工DIY、餐巾折花和面点工艺等20多门职业课程。德高和一中的学生可以从德清职业中专提供的职业课程菜单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报名,学校统计好后,统一安排教室,由德清职业中专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每周五前往德高和一中为普高学生上课。学生还定期到职业中专实训基地参加技能训练,进行动手实践并得到实训教师一对一的点拨。这一合作上课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拓展了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增强了行动能力的养成。德清职业中专的专业教师们也借此机会重新打磨课程,其中服装专业的头饰小制作、美术专业的花鸟工笔画绘画教程分别获评浙江省第五批、第六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德高和一中也借助这种合作,进一步深化了选修课程改革,双方实现了共赢。
2.建设“职普融通”课改实验班
尽管校际课程合作上课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职普融通,但学生的学籍和身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换。而在现实中,有不少学生在进入普高或中职一段时间后,发现选择的学校并不适合自己,但在普职双轨并立的格局下,却也只能一选定终身。针对这种情况,2016年,作为全省首创,德清职业中专与德清县高级中学联合招收了4个“职普融通”课改实验班,154名学生可以实现相互转学,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双向流动。
实验班的学生按中考成绩被录取后在德清职业中专注册学籍,第一学期在德清职业中专学习,课程、教材与德清县高级中学同步,同时可选修职业类相关课程,授课教师从两所学校中分别选派。第二学期,经申请和选拔后,学生到德清县高级中学就读普高,学籍转入德清县高级中学。半年后,4个实验班共有15名学生进入德高就读,其余学生按兴趣进入了职业中专不同专业高职班级学习。2016年12月,德清职业中专的“普职融通”试点得到了时任副省长郑继伟的批示和建议。
2017年,这一职普融通合作模式在德清全县推开,德清职业中专与德清一中、湖州市技师学院和德清三中分别合作设立“职普融通”课改实验班,共开设7个班级招收295名学生。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朱鑫杰到德清职业中专调研职普融通办学情况并再次予以肯定。
课改实验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的学籍可以在普职学校之间转换,学生在初中毕业作出普或职的选择后,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切身体验后重新选择,极大地增加了普职流通间的弹性和契合度。
二、建立德清县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
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初中是树立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应该在这一阶段把学生的知识教育和职业认识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为个人职业发展乃至人生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做好初步准备。当前,大多数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来自于亲人或熟悉的人所从事的工作,新闻媒体报道的职业或者是学校书本里对一些职业的描述,但是这些认知来源既不准确,也不全面。社会上很少能够提供职业体验的渠道和条件,学生一般只有在职业学校或是大学里才有机会真正了解一个职业,思考自己的职业选择。然而这个时候,恰恰已经错过了个人职业认知的最佳时期。
有鉴于此,2017年,德清职业中专将跨界的脚步延伸到了初中阶段。学校整合四大专业部15个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成立了德清县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为全县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科学化的职业体验和指导服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5大模块15个有专业特色的职业体验项目,由30多位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和指导,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共对11所初中学校的1578名初三学生进行了职业体验实践培训。5个模块分别为“智造工厂”“智创空间”“幸福生活”“艺术设计”和“商业社会”,涵盖专业有电子电工、数控机电、汽修、烹饪、酒店、园林、美术、服装、财会等。
在体验拓展中心成立之初,德清职业中专就积极地对全县初中学校展开调研,了解初中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结合学校各专业部师资、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分布,最终开出了面向全县初中学生包含5大模块15个专业的“职业体验菜单”。每周三是体验中心活动日,体验拓展中心实行“点餐制”,提前将“菜单”下发到想来参加职业体验活动的学生手中,初中学校也提前对职业体验活动进行宣传,与家长沟通并汇总学生的项目选择情况,反馈给体验拓展中心。根据“点餐”的结果,中心会灵活调节当期体验活动项目的设定,授课教师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准备耗材。双方通力合作,让学生们在体验日前就保持极高的心理期待,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参与感兴趣的职业体验,并与同学和教师合作完成项目体验目标,并在活动中通过照片、录像、录音和反馈手稿、过程记录等多种形式记录下他们在活动中的点点滴滴。
在一年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职业体验中心的活动确实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其发展空间,将职业启蒙意识自然融入体验实践活动中,助力初中生迈好职业生涯最先一公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奠定基础。近期,德清县逸夫小学、春晖小学的学生,也参与了职业体验拓展教育,提高了小学生对学习生活技能的兴趣。
三、首创全省培智类“卫星班”落户职业学校模式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残智障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比健全人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残疾学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尽可能地使他們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职业教育恰恰有利于培养残疾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乃至社会地位。
2017年年底,德清职业中专和德清县培康学校合作,在职业中专校内开设了特殊教育培智类“卫星班”。作为全省首创,这是把特殊教育培智“卫星班”开进职业学校的一次新尝试,这也是德清职业中专在融合教育理念下,搭建的一座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合作中,德清职业中专首先进行了前期调研,结合德清当地民宿经济较强等实际情况,确定开设了见效快、实用性强的面点专业和民宿服务专业。学校特别重新装修布置了“卫星班”专用教室和实训基地。通过双方协商,将培康学校里有条件、有意愿融入普通学校的轻度智障少年选送到职业中专组建成班,由双方学校教师共同管理、合作完成教育教学任务。2017年年底,首批12名培康学校的学生进入了德清职业中专旅游服务部的面点和民宿服务专业,与职业中专学生一起学习。在教学中,学校特别组织教师重新拟定了教学计划和内容,专门编写教材,注重将文化科学知识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教学和实训相结合。“卫星班”的日常管理以培康学校教师为主,因为他们更有特殊教育经验,教学实践以职业中专教师为主,双方通力合作,根据智障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课程设置中侧重应用和操作,反复练习学生动手操作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为主要目的,强化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训练。
两校借助这一合作模式,共同挖掘优势资源潜力,使特教学生能够正常融入普通的学生人群,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并回归主流学校,帮助他们更好地、平等地融入社会,达到“能生存,会生活”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健.跨界与整合: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J].江苏教育,2012(15).
[2]徐健.为“育人”而“跨界”——兼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江苏教育,2017(36).
[3]石静.关于在初中开展职业体验教育的思考[J].职业,2015(7).
[4]雷江华,黄建行.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