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娟+黄丽伟+马春节+覃美兰+曾洁华
【摘要】目的: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4例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脑病的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另外收集往期在我院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8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资料,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84例患儿在治疗后显效58例,有效19例,无效7例,其中无效病例中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1.68%;而对照组84例患儿中,有效40例,好转20例,无效24例,其中无效病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其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高压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1
近年来,经过不断地临床研究与实践发现,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着较好疗效,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恢复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为验证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4例患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使用高压氧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4例患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往期在我院治疗的另外84例同病患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84例患儿中,男患儿为50例,女患儿为34例,平均胎龄为(37.8±1.4)周,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的27例、中度40例、重度17例;对照组84例患儿中,男患儿为45例,女患儿39为例,平均胎龄为(37.6±1.8)周,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的26例、中度41例、重度17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新生儿却血缺氧性脑病诊断标准,并根据各自症状进行分级分度。对比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病程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对比性。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行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包括有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与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血糖,控制惊厥发生、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国产型号为YLC0.5/1.2型的高压氧舱进行高压氧治疗。其具体操作为:将高压氧舱加压时间设置为15min,减压时间设置为15分钟,先以每分钟10L的氧流速进行输入,换气约3-5分钟。关紧舱门,打开排气阀,调节供氧流量为每分钟5-7L,以0.002-0.005MPa/min的速率进行对舱加压,稳压后保持舱内压力在0.05-0.07 MPa,并持续30分钟,每次治疗时间为1小时,每天1次,持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其中轻度脑病患儿治疗2个疗程,中度及重度脑病患儿治疗3-5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时间为10-15天。患儿治疗前1小时喂半量奶、排气,并换上全棉衣物、干洁尿布。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意识障碍情况、肌力与肌张力情况、原始反射情况、惊厥发生情况、脑干异常情况等临床主要恢复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1]:通过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及头颅CT观察的脑组织情况对其进行疗效进行判定,并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为意识与肌力肌张力均恢复正常,原始反射均可正常出现,症状与体征消失;有效为意识与肌力肌张力好转,原始反射可出现大部分,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无效为仍旧存在意识障碍与肌力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不能出现,症状与体征均无好转甚至加重。患儿治疗后的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中关于率的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84例患儿在治疗后显效58例,占总例数69.05%,有效19例,占总例数22.62%,无效7例,占总例数8.33%,其中无效病例中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1.7%;而对照组84例患儿中,有效40例,占总例数47.62%,好转20例,占总例数23.81%,无效24例,占总例数28.57%,其中无效病例死亡7例,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在15%左右,并且该病有着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会导致对新生儿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2]。而高压氧疗法指的是患儿在高于大气压的的环境中吸入纯氧,增加氧在其机体组织血液内的溶解渡的方法[3]。经过不断临床研究与实践发现,高压氧疗法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能有效提升血氧含量以及血氧分压,使脑血管与脑组织内的含氧量及储氧量明显增多,加大毛细血管间氧的有效弥散距离,迅速的改善患儿脑组织内的缺氧状态;(2)能有效改善脑组织内的有氧代谢,并减少酸性有机物的生成,减轻脑组织酸中毒现象,增强细胞活性;(3)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症状;(4)能有效保护神经系统的结构[4]。通过本次8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使用高压氧疗法治疗与往期未使用高压氧疗法的84例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也可发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在使用高压氧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其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张翠玲. 护理干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J]. 吉林医学. 2014, 35(22): 5046-5047.
张春芝. 优质护理模式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0): 1947-1948.
杨绍珍,刘红菊.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高压氧治疗的管理体会[J]. 山东医药. 2010, 50(7): 75.
温小莲,梁卫权,王小东.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3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5): 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