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1-15 13:11王晓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

王晓

【摘 要】新课程理念的语文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课内阅读为主阵地,以延续阅读为桥梁,以课外阅读为着眼点,构建“课内得法” “延续并行”“内外统一”的阅读方式,开辟学生的阅读空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阅读能力的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的人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

【关键词】自主阅读;课内得法;延续并行;课外受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差,又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几千字的名作名篇,只花几十分钟就宣布读完了。这种浅读、泛读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搭桥,才能使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我认为,构建“课内得法” “延续并行”“内外统一”的阅读链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内得法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却具有示范性、科学性、严谨性、实用性,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起点。因此,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块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古语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就能阅读。”虽然语文阅读方法很多,因文而异,但我们可以交给学生自学的一般程序与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这就是有法可循。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现代文阅读一般程式

(1)“预”: 即学生借助工具书,迁移旧知识来预习课文,初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可以这样做:初读课文、标自然段、识记生字、勾画好词佳句、思考课后题或自学提示(导学案、思维导图等)中的问题。

(2)“圈”:即在文中圈圈画画,寻找相关答案或语句。

(3)“思”:即明确任务、深入思考,记下疑难,与人交流。

(4)“批”:即写下感受。

(5)“议”:即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古诗文阅读一般程式

一“读”:初读——正字音——再读——划节奏——三读

二“说”:借注释——看插图——请教老师或学习伙伴——说诗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明确答案

三“悟”:问题引导(师)——感悟诗意——作者资料——写作特点等

四“背”:感悟读——自由背——当堂清

五“默”:自默——互默

简而言之,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课内长骨”,就是由导到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二、延续并行

尽管课外阅读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课外阅读往往具有被课内阅读“引发”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课文的延续拓展。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我们教授教材时,要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全面辐射。

1.写法比较型:选择同一题材,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认识各种表达形式的不同作用,懂得恰当地选择写作方法为写作内容服务。这样既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分析比较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学法迁移型:我们在学习某一体裁文章后,可以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学习到的方法来阅读同一题材或统一结构的文章,这样,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的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能阅读不需教”的目的。例如《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等科普说明文,都是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些科学知识,我们可引进《青蛙的眼睛》、《会说话的灯》等。

3.题材拓展型: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后,明确这两首诗属于送别诗,同时再多找些送别诗进行粗浅的比较阅读,既扩大了视野,又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也可以给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搭建沟通的桥梁。

三、“内外统一”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课外长肉”就是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内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加以运用,把课外学到的东西,再带回课内消化吸收。要想课外长好“肉”,我们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现身说法影响学生兴趣

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效果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可以采取“我与书的故事”、“最喜爱的一本书”、“讲故事梗概”、“我的读后感”等形式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日本学者阪本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儿童有不同的阅读兴趣,这种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需要时,应注意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心理需要的书目。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仰慕神秘的,机智勇敢的故事等,可以推荐《少年特种兵》、《森林报》、《吹牛大王历险记》、《十万个为什么》等。教师开始时可激趣导读——每日十分钟读给学生听。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记住故事的情节,同时也刺激了他的阅读神经,建立起读书是有趣的这样一种观念。

(三)以氛围感染学生读书

著名的教育家陳鹤琴先生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通过进行学生个人藏书评比、班级读书角的建设、读书之星评选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四)以方法引导学生读书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大语文教育观。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教材的要求,配合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与教材有关的课外读物。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为孩子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2016.

[3]《课堂教学研究》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的几点看法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