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文
[摘 要]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体验文化,并一步步塑造人类文化品格的过程。语文教师是文化的使者,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的一项伟大使命。要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高中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要善于梳理与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并贯穿于教学始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传統文化;历史使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将集中体现出文化的要素与特性,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内涵。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体验文化,并一步步塑造人类文化品格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语言”层次而上升到“文化”层次,在语文学习中涵养学生的文化精神,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课标”所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目标。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的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辉,是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最佳教材。同时,现行高考越来越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已成为一个大趋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始终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承担起的一项伟大使命,语文教师要努力实践完成好这一使命。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自古以来,文化与教育就是连襟兄弟,文化赋予教育以内容,教育使文化得以传递继承。当教育的所有繁华落尽时,能够留存在学生身上的就只有文化了,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美德,正是它们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威武不屈,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以及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学科,以它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理所当然地担纲重要角色。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时时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而它作为中华民族之“根”之“魂”,如要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就需要去大力弘扬与传承。继承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理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一种自觉意识。作为语文教师,要将其文化意识,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意识始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
二、要善于梳理与挖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并贯穿于教学始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底蕴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之一,其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为例,通过梳理发现:含有传统文化因素的篇目在五册必修教材中大约占了55%,65篇阅读鉴赏课文中有36篇包含了传统文化因素。同时,名著导读中的《论语》《红楼梦》,梳理探究中的《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古代文化常识》,附录部分中的《中华文化精神》等无一不是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材料。可以说,传统文化部分占据了高中语文教材的半壁江山,这就为教师挖掘传播传统文化提供基本的经典素材,也为教师将传统文化教学贯穿始终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宏观角度讲,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部分主要包含有语言文学典范,道德文化内涵,人生价值观,隐士文化精神,政治文化内涵,军事文化内涵,民俗文化内涵等内容。把每篇课文作为语言文学典范学习,这是其能入选教材的最基本因素,而许多时候,教材中所选的某篇文章同时还具有其它多元文化要素,如必修一中的《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就涉及到许多政治文化内涵和军事文化内涵。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从更微观的细节上去分析课文隐含的传统文化,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会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烛之武的爱国献身精神和他精湛的劝说艺术,《鸿门宴》教学中会引导学生从鸿门宴座次安排中去了解礼仪文化和其中透露出的人物(如项羽)的个性脾气。此外,高中选修教材中许多诸子百家作品大多可作为道德文化、人生价值观文化学习与品德修养提高的重要素材。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俗话说,交给学生一瓢水,自身应有一桶水,或更应该有一缸水,最好是一井水。苏赫姆林斯基说:“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语文教师天生就是传播文化的使者,语文教师本身应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修养。可在现实中,高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较为贫乏,大多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更多是依照教参或网络所提供的素材或观点来进行备课与传授,很少教师去深入阅读与领悟原著,如:据调查显示,真正完整读过四大名著的中学语文教师还不到被调查者的20%。因此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这其实就是教师缺乏传统文化修养的表现。要改变这一现状,最基本的就是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下广泛阅读、坚持阅读传统文化经典,通过阅读充实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让自己真正成为“杂家”“语文大家”。从承担传播传统文化使命的历史责任看,在阅读与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师应从道德品质修养、古典语言修养、古典文学修养、传统史学修养乃至古典艺术与哲学修养等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当然,这并不是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样样精通,或一定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但有了一定数量与质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承担起语文教师传承传统文化的这一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
[2]苏赫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3]项香女《高中传统文化教育初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