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灵
有位朋友在谈到文明素养这个话题时讲了一个现象。他经常去爬香山,发现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喝完水、吃完东西都非常自觉地把空瓶子、包装袋扔到垃圾桶里,可一些三五成群游玩的大学生则吃完喝完拍拍屁股就走了,还有一些社会游客更是有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朋友认为,相对来说,现在中小学生的文明素质要比大学生好,年轻一代人的文明素质要比年长一辈的好。这样的举例推理未必完全正確,但细细思考,也有一定的道理,从总体上看,国民的基础文明素养在向好、在提升,学校教育、文化惠民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功不可没。
1.教育从习惯开始
文明习惯不仅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有时候也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风尚,甚至在某些场合还体现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因此,看似小节,其实不是小事。通过学校渠道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小学养成教育,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提升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素养的基础工程。
养成教育需要久久为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效果的显现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像学数学加减法那么简单,学过就不会忘了。从认知到行为,从规范到习惯,最终成为内心坚守的信条和自觉的行动,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提升更需要久久为功。前些年,借助奥运会的契机,北京市持续数年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和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说明只有坚持抓下去,才会有效果。
2.习惯从自己开始
学校也好、家庭也好、社会也好,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人都做好了,养成教育也就落实了。所以养成教育必须落下来,要落实到每个人。
每个人都要有自我提升的责任感和动力。常常听到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某某国家文明程度高,社会环境好,人的文明素质高,所以没人乱扔垃圾。其实,在文明素质方面,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每个人的文明行为将提升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另一方面,社会良好的文明氛围有助于个人形成文明行为。社会归根结底还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做好,而且坚持做好,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我们不能坐等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的到来,而是要加入进去,从自己做起,努力改变。
教育从习惯开始,习惯从自己开始,相信每个人的文明素养的提升必将带来一座城市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编辑 _ 付江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