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教师介入

2018-01-15 15:24徐海红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定位目标

徐海红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游戏形式之一,也是幼儿在一定环境中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方式。但由于游戏设置不够合理、幼儿心理素质和个体认知存在差异,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常遇到困难,导致游戏被迫中止。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做到有的放矢,巧施“介入”策略;合理身份,定准“介入”角色;确立目标,明确“介入”导向;科学归因,加深“介入”认识,确保角色游戏顺利进行。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介入;目标;定位;策略

主题角色游戏指的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个体生活经验的游戏”。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导致游戏中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通过直接介入的方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推动游戏的顺利进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介入能够较快地消除游戏障碍,客观地解决实际问题,协调好幼儿与玩伴的关系,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热情,启发幼儿的思考,从而提高游戏的质量和水平。但是,教师介入需要遵循怎样的策略,如何把握自身的身份,如何确定介入的目标……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自主游戏—民俗一条街—农家乐”区域活动为例,探讨幼儿游戏的介入问题。

一、科学归因,加深“介入”认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游戏形式之一。它指“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理环境,使幼儿以自己的兴趣、需要、满足、快樂为目的,从中获得知识与经验”。但是,由于教师所设计的游戏与幼儿原有经验和理解能力之间存在落差,导致游戏过程产生障碍,游戏被迫中止。常见的状况有游戏情节乏味、游戏角色分离和缺乏配合。下面是区域“农家乐”游戏中出现问题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分配角色。5位幼儿商量决定角色,分别是服务员、厨师、两位顾客、收银员。在分配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意见一致。选定角色后游戏开始,服务员帮厨师系围兜,两位顾客随意进出“大门”,服务员却一再强调要说了“欢迎光临”后才能进来。规则意识在服务员身上体现明显,她的反复提醒表明,似乎只有她说了“欢迎光临”,这个游戏才能开始。但从两个顾客的表情和之后他们的一系列参与行为来看,他们并不喜欢这样的形式。

镜头二:各就各位。服务员拿菜单,顾客点菜,这时的厨师无事可做。点完菜后服务员将已点的菜单递进厨房,厨师开始忙活,菜烧好后马上递给了服务员。

厨师和服务员,这两位角色的孩子自始至终都尽职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但在游戏中,他们的动作过于机械化,两人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厨房重地,闲人免进”的提示牌让厨师失去了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即使有,也只是服务员对厨师的催促。而服务员虽然与同伴有交流,但交流的语言和意图也非常简单。

镜头三:找钱风波。上菜之余,收银员一直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后来顾客在等菜之余将手里的钱给收银员,但发现找的钱不对,双方开始争论。顾客给收银员10元,收银员找给顾客5元。顾客觉得不对,扣扣手指头嘴里嘀咕着什么,但不知错在哪。另一顾客也觉得不对:买了5块怎么只剩5块?三个人开始互相争论。最后当收银员说出“10块扣5块还剩下5块”时,顾客终于发现收银员给的钱是对的。

镜头四:被迫停止。尽管服务员和顾客都在不断催促厨师,但菜品依旧没有按时上来,两位顾客等得十分不耐烦。过了一会儿,顾客走了,游戏也因两位顾客的离场而被迫停止。

从以上镜头来看,造成游戏中止的原因主要有:幼儿与角色分离,没有融入角色;游戏环节设计不合理,缺少情节乐趣;角色间缺少合作,互动和配合程度不深。要避免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当地介入幼儿的游戏过程,推动游戏的开展。

二、确立目标,明确“介入”导向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九条指出:“幼儿园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游戏,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导致上述“农家乐”游戏中止的原因主要是游戏设计存在缺陷,游戏条件也不够充分,参与者无法在游戏中获得满足感。那么,理想的教师介入应该确立怎样的目标导向呢?笔者认为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一)要善于激发游戏的热情

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想象和创造,真正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首先,教师可以在游戏前利用多媒体让幼儿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实际的生活场景,并以此为参考在游戏中进行自由发挥。这样一来,游戏的参与者就能在多样的情境中有更多的互动,其心智也得到了发展。如在“农家乐”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提前播放视频,让幼儿观看现实生活中餐馆的厨师、服务员及收银员的工作情境,以此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热情。

(二)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许多游戏的中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游戏设计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如个体游戏组织能力的高低、对现场调控的不同反应等。因此,教师在发现游戏环节的问题后,要及时进行协调,针对孩子的自身能力、个体差异等调整游戏节奏,确保游戏顺利进行。如“农家乐”游戏中,幼儿对钱币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当游戏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帮助幼儿明确钱币币值,保障游戏继续进行。

(三)要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社会学家贝特森(Bateson)指出:“互动双方只有理解了互动活动背后的深层意义方能达到真正的沟通。”在主题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规则教育,让幼儿明白在游戏中与玩伴交往要注意什么、能得到什么,使幼儿从中体会到对人要热情、友爱,要养成礼貌待人、真诚交往等行为习惯。如农家乐游戏中,顾客和服务员发生争执,可以提醒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真实情景和平时传授过的交往原则,让幼儿自己去体认。当他们统一认识后,再继续游戏。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endprint

三、合理身份,定准“介入”角色

从上述案例可以得到启发: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适当的教师介入有利于游戏进行,但这是建立在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有正确认识的前提下的。应当明确,教师的这种介入身份应该是游戏的观察者、保障者和引导者。

(一)游戏观察者定位

观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以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介入游戏。作为观察者,教师应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准确把握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及心理活动。在缺乏材料时及时提供材料,在角色之间出现矛盾时及时协调矛盾,在游戏中断时及时助推和拓展游戏内容。

(二)游戏保障者定位

幼儿在游戏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或矛盾,如幼儿并不投入自己假想的游戏情节,使得游戏过程机械无趣;与其他同伴产生纠纷,游戏遇到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并给予帮助,保障游戏顺利进行。作为保障者,教师就是整个游戏的后勤部长:材料需要补充时,要及时介入提供;环节有缺陷时,要介入与幼儿一起讨论完善;幼儿考虑不周,要提醒点拨;伙伴有矛盾,要及时协调……

(三)游戏引导者定位

教师介入游戲还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要适当引导游戏参与者调整游戏的进程,鼓励游戏参与者达成游戏的目标。引导的焦点是游戏的流程,当游戏无法深入、幼儿感到无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拓展视野,重新思考,丰富游戏内容,引导游戏走向更深层次。引导者的功能是协助与指引,而非控制和命令。

四、有的放矢,巧施“介入”策略

对上述“农家乐游戏”幼儿的角色表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幼儿虽然对自己的角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完全理解角色身份,因此导致行动和角色身份分离;在游戏中有的幼儿虽然能按照角色要求来扮演,但还不能与其他角色进行有效的配合。此外,幼儿因经验缺乏,没有扩展和丰富游戏内容并进行创造,使得整个游戏过程呆板无趣。为此,教师采用了如下介入策略。

(一)互动评价中调整

在自主游戏的评价环节,教师摒弃以往“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与幼儿商量探讨为何会出现“找钱风波”的问题。除了对面值的认识有问题外,还有什么原因?需要怎么做?孩子们讨论后得出原来是游戏的顺序出错了:顾客点完菜后不是将菜单马上给收银员,而是先给厨师,厨师烧完菜后直接将菜单收走,这才导致了收银员无法计算金额。因此,大家一致认为:游戏顺序要进行调整:顾客点菜—服务员将菜单给收银员—收银员算账—服务员将菜单交给厨房。

(二)过程中提供保障

活动区的材料丰富,有效利用这些材料对推动游戏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充当一名“快递员”,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保障材料。根据游戏中厨师动作单一、顾客无趣离场、顾客与收银员争执等现象,教师对材料进行了补充:给收银员一个专用的柜台,便于整理和运算;提供菜品的实物和图片、农家乐周边画册等,由收银员送给顾客在就餐前欣赏;提供电视或录像机道具,由收银员打开供顾客观看等。此外,孩子们对钱的概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鉴于此,教师可提供一些没有面值的“人民币”,供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自发产生自制“人民币”的环节,有效拓展幼儿的游戏内容。

(三)参与中激励引导

活动中当孩子碰到问题或游戏继续进行有困难时,教师要对游戏过程实施指导,特别是隐性的激励和引导。这指的是教师要选择合宜的时机,以一个游戏玩伴的身份顺其自然地参与游戏,在游戏中通过激励和适时的点拨引导幼儿完成游戏。如游戏中当厨师找不到调料时,教师可以以助理的身份引导厨师用开水当替代品,没有食物可以用毛线球代替面条等,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引领孩子完成游戏任务。

总之,幼儿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幼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时机介入。在介入中要把握自身定位,确立目标指向,注意调整、保障、参与等策略的运用,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茨达齐尔.教育人类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敏.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学前教育研究,2013(8):56.

[3]朱宗顺,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史密斯,考伊,布莱兹.理解孩子的成长[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陈亚芬.对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5(52).

[6]付晶杰.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探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6):255.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8]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中心幼儿园 317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定位目标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