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洲彤
每天有无数声音飘过我们的耳边,可是留在心里的不多,能称为音乐的更加少。现在有一种声音:任何声音都有可能是音乐,只是看你是否能感觉到它们所传递的信息。
这是一种很虚伪的意见,一方面是在故意把音乐抽象化,另一方面又是在把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变成可以随意掩盖其苍白内涵的工具。
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在哪儿?音乐真正的魅力在哪儿?
我在中国音乐学院求学四年,太贪玩,没有学到很多专业技巧,但被培养出一个自由的灵魂和一颗享受孤独的心。这让我学会了去想象这个世界,多层面感受这个世界,继而学会了从不同文化源流中吸取让我真正感动的营养。时间一长,当我重新听音乐、介绍音乐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观点,虽然这个观点很不清晰,但我依然想说:音乐,绝不仅仅是声音。
现在,很多人愿意把各种声音叫做音乐。谭盾做了一场实景演出,在一个苏式园林里演出昆曲《牡丹亭》。他说园林就是乐器,流水则为琴弦,山石是打击乐器,花鸟虫草为合唱,风吹草动是交响。
可是,这一切的前提是“牡丹亭”,是这三个字带给我们的那种故事的美感、人物的印象和我们用不同心态去感受的那段极美的愛情。这些才是声音吸引我们的原因,也正是此原因,才让声音成为音乐。
曾听到傅聪先生演奏德彪西的练习曲,其中有一首作品叫“为五只手指而作”。虽然是练习曲,但听的时候,我被弄得神魂颠倒,从里面我听到了玩笑、忧伤、天真、辉煌……一首练习曲竟然有这么多情绪,因为,写这首作品的是德彪西,他是在用这首作品开车尔尼的玩笑;演奏的人是傅聪,他的内心被一些东西束缚着,他是在为那五根尚且自由的手指而弹奏。
印象派的特质,音乐诗人的特性,让一支小小的练习曲充满了迷人的色彩,音乐是这样形成的。
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旋律、节奏、情感、信仰,只有这些赋予声音灵魂的东西才可以让声音变成音乐,继而让其成为一件艺术性:的作品。
我想说,从事音乐,不管是创作、研究,还是演奏、演唱,都应该去感受继而吸取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这些元素,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解赋予音乐新的生命。
每一个音乐作品,当出现在你面前时,都应该被看作一具艺术尸体。你面对它的时候,不管是聆听,还是阅读,不管是演奏,还是分析,都应该用你的理解让它复活,使它重生。如果不能,那你只是发出了一些声音,写出了一些符号而已,那不是音乐,不是音乐作品。
现在,有很多“好声音”,但音乐绝不仅仅是声音,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可以成为音乐,继而才能知道如何让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演奏、我们的创作成就音乐这种艺术。
声音的好,在于耳朵;音乐的美,在于心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