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实践研究

2018-01-15 09:51石刚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职院校

石刚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也任重道远。本文就从此专业的课程改革过程以及改革内容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对实训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开发时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2-010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4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以及给排水行业一线的分析化验、运行管理、设备保养维修、施工等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符合实践需要的人才,学校需要对此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研究专业课程标准。

一、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过程

(一)开展专业调研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拥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立足本市,面向全国的环保经济发展要求,针对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污染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主要针对生产工艺改进、设备维护、设备调试与管理等内容的培养。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在环保企业中从事环保设备生产的工艺技术人员、调试服务人员、项目管理等。学生在学校学习之后要能具备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基礎的技能,掌握相关工艺、设备的调试和工程的管理工作,兼具环境监测、环境评价以及治理能力。

(二)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专业建设目标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的培养需要找准模式,开展市场需求调研,这样培养的学生更易满足就业需求,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企业的岗位需要和任职条件对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企业的需求为核心要求,为环境污染治理为使命,构建新的人才培养十六字方针:校企互融,引领企业,学做结合,能力递进。在这一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都打下基础。

第二,开展案例教学,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宗旨。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可以根据环保企业的实际案例或典型事例为教学内容,解剖项目的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内容,并且在不断摸索中,研究出一种较为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过程,作为专业的精品课程,申报精品课程项目,作为教学典型加以大力宣传。而且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该课程精品内容可以放到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以课堂学习和学生自学的模式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的依据也要进行转变,由以理论知识为线索转换为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教学依据,对课程进行开发,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当前是以市场为导向教学目标,开展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专题研讨会议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挖掘出更多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落实教学改革。

第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践内容,对学生实践理论知识、认识环保设备、掌握操作技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无限度的贴近真实工作环境,按照政府对环保企业的要求,建立一条完整的水污染处理设备,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想接近的实践氛围,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建设内容

(一)“校企互融,引领企业,学做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为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人才储备,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培养环保行业和生产型企业所需要技能型人才,与企业技术专家建立合作,邀请专家和学者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座或指导教育工作,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也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确立。针对校企合作的培训人员,要有企业专门的技术人才参与教学;专业教师可以承接环保项目的科研工作,为企业技术革新作出贡献,实现校企通力合作。

高职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的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科研实力,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参加专题会议,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动态,并且可以对学校的治理设备进行再研究,将治理污染的设备与实际需要相结合,进而将投入生产变为可能,成为环保企业生产制造的引领者;或者可以对实际污染治理设备运行和设计中存在的难题进行研究,优化治理设备,带动技术革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

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培养至关重要。一是,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对企业岗位需求和任职资格进行分析,针对水、大气、噪音等的污染治理流程和技术工艺,建立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建立能够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方案;充分运用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打造一整套的技能培养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对专业课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整合,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知识储备,增强实训力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等过程都要进行研究,充分掌握学生学习的喜好,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教与学相结合,充分融合学与做,实践“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逐级推进,做到“能力递进”。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从课程体系角度的改革,课程设计要与环保企业技术工艺岗位以及污染治理项目管理等的需求出发,满足岗位的要求;教学内容要坚持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将案例教学引入教学内容中,用鲜活的事例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了解如何运用;丰富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案例剖析等内容都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教学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作等教学手段,将教、学、做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体系应该涵盖教育等级的各个方面,逐级进行课程讲授和能力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对中级职称资格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明确其岗位任职的资格,确保其在基础的职业岗位的基础上,在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精进,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这样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完成对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学习,达到“课证融合”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专业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教师、学生、岗位需求、课程安排等,基于工作任务分析法来进行。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领域的专家和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对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和方法,订立课程标准。此外,可以开展专业内容改革的专题研究,通过共同探讨和分析,捋顺改革步伐。环保产业的发展对该专业的需求不断增大,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技能学习的同时,完成学生理念和认知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不能武断专行,要集合教师的智慧,召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专项讨论会议,经过头脑风暴,制度一个可行、健全的课程标准设定。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资源极易获取,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理论教学不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反应逐步、渐进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新课改条件下,要求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多管齐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

(四)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完善三门独立实验课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实验设备都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小组循环,分批次完成实验项目。这种方式能给予学生进行实际设备操作的机会,也能使教师与学生进行指导,进行相互交流,让师生之间更亲近,方便教师就近掌控教学进度和把握教学效果。

实践内容的改革也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和考核方法,不能仅仅局限在实验课程上的表现以及实习成绩。应该对单独的实验课进行单独的操作考试,将考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期末总成绩。根据考试内容和难易程度建立三门独立的实验操作考试题库,学生进行随机抽签考试,然后现场实验,教师根据观察给出成绩,也能有效防止学生抄袭的情况。在独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实验室可以保持一直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全程指导。这种独立操作的实验课的设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因为,环境监测可以走向课堂之外,所以实验课程可以引进开放式实验模式。學生在进行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监测时可以走出教室,走向校园,自己确定监测位置、监测内容、独立进行监测;进而利用监测的结果对监测位置的环境进行评价,撰写监测报告。这种开放式的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相互协助和讨论完成监测,也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

在对水污染和处理进行实验时,要兼具综合性和设计性。学生可以以学校食堂废水、周围河水、小区污水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学知识,设定评价指标并通过实验确定污染程度。这样实验内容就不仅仅是实验,而是延伸到实际生活污染的处理过程中来,这样的实验根据有实际意义,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有利。

2.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际操作岗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高职院校一般教育经费较为紧张,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施,建立实训基地。为了便于设备的使用,校内实训基地要在实验室附近。从实际岗位的需求和要求出发,设立大气监测、水监测的实训岗位,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岗位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寻去水质样本、进行监测、撰写水质监测报告,对选取的污水进行处理,对处理的水质进行监测,形成闭环,一切都按照实际程序进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前的时间教学时,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化。实践过程中,学生能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此外,学生的毕业课题研究可以与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不仅完成毕业任务,也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实践研究,能够使专业教学更具有特色,使教育更贴近实际需求,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职院校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十年课改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