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2018-01-15 07:04马振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患侧偏瘫康复训练

马振中

正安县人民医院康复科,贵州遵义 563400

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主要以患者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主要体征包括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为主,是一种半身残疾疾病。在我国,因脑血管意外导致偏瘫的患者每年约有200万,而新发病例约为1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为80~100万,而存活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致残,并且,偏瘫患者如康复后,在5年内复发的概率高达41%[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偏瘫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早期给予其科学的、系统的康复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机体健康。基于此,该文重点就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做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且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正常,无精神障碍疾病以及骨骼肌肉病变所导致的下肢功能障碍疾病。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 54~79 岁,平均年龄为(63.5±9.2)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53~80 岁,平均年龄为(52.4±8.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次研究中,无中途死亡患者,无因个人原因不能继续参与研究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取对症治疗,未采取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采取康复训练以及针灸治疗:①卧姿的训练,卧姿适用于卧床的偏瘫患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在患者侧卧时,应使其患侧肩部前伸,将患侧肩部拉出,避免受压和后所,同时伸直患者肘关节,将患者前臂外旋,指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②翻身训练,主动翻身时,康复人员应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躯干下垫2个枕头,先被动的使躯干略向后倾斜,继而鼓励患者恢复其原来的侧卧位,从而逐步扩大倾斜角度,反复的联系此动作,直至患者能够从仰卧位转身呈侧卧位。③上下肢康复训练:上肢:患者偏瘫后,患侧肩关节下降、后缩,甚至脱位,早期开始肩部运动可防止发生肩痛和肩关节痉挛,同时诱发患侧上肢分离运动,所以,在患者取仰卧位时,康复人员应将手放于患者腋下,将患者肩部上托,另外一手固定住患者患侧上肢,缓慢的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内旋以及外旋活动,注意不要用力牵拉以避免关节疼痛损伤。下肢运动:为训练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用健侧上下肢带动不患侧上下肢活动,患者可进行 “桥式运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手十指交叉,双上肢上举,双腿屈曲,将臀部抬起,动作状如拱形桥。下肢在做屈曲动作时,包括屈髋、屈膝动作时,患者的双脚应踏在床面上。④坐位训练,在床上时,应尽量让患者坐直,背后放置枕头,患侧肘关节伸直,双手十指交叉握于床前桌上,避免患侧上肢悬吊与身边,引起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疾病。在轮椅上时,应指导患者躯干部尽量靠近椅背,背后放置枕头或一块木板以促使躯干伸展,患侧上肢放在扶手或身前的桌子上,患侧髋、膝、踝关节等进行保持直角。

针灸治疗:在患者偏瘫后早期(1个月内)采取体针治疗,主穴为极泉穴、八邪穴、尺泽穴、合谷穴、内关穴,同时在患者下肢取伏免穴、髀关穴、阴陵穴,外加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进行治疗。头阵取穴根据患者初中病灶而定,在患者病灶侧面顶颞前斜线、后斜线部位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后6个月,根据下肢功能运动评分(ASIA)表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A级:患者下肢功能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后无任何运动和感觉功能保留;B级患者下肢功能不完全损伤,脊髓功能损伤无运动功能而有感觉的残留;C级,不完全损伤,但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在3级以下;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有所保留,一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在3级以上。E级:正常 运动、感觉功能正常[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表示,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分别取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ASIA评分对比

3 讨论

偏瘫患者在早期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并且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的1~2周期内。而早期康复治疗的基本目的,是防止产生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并发症,包括肢体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肢体功能尽早得到改善。针灸治疗作为我国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已经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对于偏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能够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从而疏通经脉、调节气血,在另一方面,还能刺激患者大脑皮质产生电活动,改善患者患侧肢体周围感觉向脑细胞的信息输入速度和输入量[3]。在该文研究结果处显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668,P<0.05)。由此可见,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于偏瘫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联合的恢复患者下肢功能,避免肢体肿胀、下肢肌肉萎缩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罗佳.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4(10中旬刊):646.

[2]殷敏霞,黄丽娟.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6):22,23.

[3]王金根,潘蜀.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5):10904.

猜你喜欢
患侧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更 正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