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恭,马琳,刘国江,蒋洪,宋辉
四川省宜宾骨科医院骨科,四川宜宾 644000
在临床治疗中,踝关节骨折脱位为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需积极恢复患者关节正常解剖结构,提高稳定性,保证功能锻炼效果[1]。患者外踝部位骨质较松,传统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中,一般将钢板固定放置位置为腓骨外侧,把持能力弱,螺钉短,易对患者外踝关节面造成损害。为研究分析踝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后侧腓骨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疗效,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中,8例患者为女性,男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为21~75岁,平均年龄为(44.30±2.10)岁,8例患者为右踝骨折,12例患者为左踝骨折。13例患者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7例为高处坠落,20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距离患者受伤时间为5~11 d,平均时间为(6.20±1.12)d。
20例患者均进行踝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后侧腓骨钢板治疗,经过踝关节后侧入路,显露固定后踝骨折与外骨折,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预后和并发症情况,评价手术后踝关节治疗效果情况。
1.2.1 手术方法 患者均取俯卧位,于患者踝关节部位铺上消毒巾。于患者跟腱后外侧缘纵切口,分离相关皮下组织,注意在分离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患者腓肠神经组织和小隐静脉,分离进入,进行结扎操作,腓动脉穿支,暴露患者韧带[2]。患者外踝骨折与后踝骨折通过下胫腓后韧带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下胫腓后韧带未见损伤。应用半螺纹松质骨钛钉进行固定操作,足拇指与腓骨长短肌腱牵向内侧,复位外踝骨折,放置于管状钛板腓骨后方进行固定操作,行内踝切口,固定内踝骨折。
1.2.1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常规给予负压引流操作,闭合患者切口,一般不进行石膏固定,防止出现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处理。引导患者进行相应早期的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足趾主动屈伸锻炼及踝关节功能锻炼等[3],在手术后可适当进行负重锻炼,时间为4~6周后,术后12周可进行完全负重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根据恢复情况调整锻炼时间。
将所得数据输入 Excel表中 (Office 2003),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现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手术后,进行随访,并未发现患者出现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腓骨肌腱炎,所占比例为5.0%,主要原因为后方钢板异物对机体组织造成刺激或手术过程中牵拉腓骨肌腱,取出后侧腓骨钢板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24周内,2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均骨折愈合。应用踝关节评分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后可得,20例患者中,1例患者效果为可,所占比例为5.0%,5例患者为良,所占比例为25.0%,14例患者为优,所占比例为70.0%,优良率为95.0%,效果理想,如表1。
表1 2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近年来,踝关节骨折脱位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情较为复杂,常常涉及后踝及外踝和内踝等部位,进行治疗时,需保证固定良好,解剖复位,稳定性高[4]。
相关研究表明,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后期临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在临床治疗中,踝关节骨折脱位为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需积极恢复。患者关节正常解剖结构,提高稳定性,保证功能锻炼效果。后踝骨折为复位固定难度较高的踝关节骨折,可能减少胫骨下关节面积,导致后踝骨折移动,影响关节面的受力情况,导致压强显著升高,影响关节功能。相关资料显示[5],距骨若向外错位1 mm,就可能减少关节面接触,可显著提高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在传统治疗中,后踝骨折若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30%左右,移位超过2 mm,建议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目前,有文献显示,若后踝骨折块面积大于胫骨关节面10%左右时,需先考虑进行固定操作,准确复位关节[6],防止关节内接触应力改变,造成创伤性关节炎,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整体手术疗效,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传统治疗中,若患者发生外踝骨折和内踝骨折,一般进行双切口手术,进行踝关节后侧和踝关节外侧术,但可能增加患者疼痛,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手术时间较长。临床上需寻找新的手术方式,在完成后踝手术固定操作后同时完成外踝手术固定。在传统的手术中,钢板固定放置位置为腓骨外侧,但外踝部位骨质较松,把持能力弱[7],螺钉短,可对患者外踝关节面造成损害。患者踝关节部位组织较薄,进行缝合时,可造成患者相关软组织张力增加,降低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将腓骨钢板放置于后方,进行踝关节后侧入路手术,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应用一个手术切口,完成后踝手术固定操作后同时完成外踝手术固定,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手术时间较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机体踝后组织覆盖情况良好,发生感染概率低,切口愈合难度低。踝关节后侧入路可导致腓骨肌腱炎,主要原因为后方钢板异物对机体组织造成刺激或手术过程中牵拉腓骨肌腱,但取出后即可缓解。在该次研究中,经过手术后,进行随访,并未发现患者出现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腓骨肌腱炎,所占比例为5.0%,取出后侧腓骨钢板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由此可得,踝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后侧腓骨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后发生感染概率较低,并发症轻微,有利于后期功能锻炼。腓骨外侧面与腓骨后面相比,腓骨后面更为平坦,放置管状钛板难度较低,操作较为简便,无需进行较多塑形。后侧放置腓骨钢板,可有效防止出现骨折后方移位,起到有效支撑作用,提高稳定度,保证手术疗效,利于后期功能锻炼。在手术中,需由后向前固定螺钉[8],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外关节软骨的损害,需选用较长的螺钉,长度最好在30~35 mm左右。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骨质疏松,后侧腓骨钢板,固定效果较好,防止出现远端骨折移位的现象,影响手术效果。在该次研究中,24周内,2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均骨折愈合。应用踝关节评分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后可得,20例患者中,1例患者效果为可,5例患者为良,14例患者为优,优良率为95.0%,效果理想。由此可见,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应用踝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后侧腓骨钢板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优良率高,固定强度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踝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后侧腓骨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固定强度较高,可承受相关功能训练,降低发生皮肤坏死和感染概率,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1]周炎,明江华,李亚明,等.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5):343-348.
[2]李传富,刘哲明,石仕明,等.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4):380-381.
[3]梁晓军,李毅,王琳,等.经腓骨后侧入路钉板内固定在AOB3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12,9(3):40-41.
[5]张文庆,胡小玲,黄和赞,等.PDS线内固定治疗单纯性外踝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7):1092-1094.
[6]De Vries JS,Wijgman AJ,Sierevelt IN,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ankle fractures with a posterior malleolar fragment[J].J Foot Ankle Surg,2015,44(3):211-217.
[7]岳晓东,张绍华,张海波.踝关节后侧入路结合后侧腓骨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71-273.
[8]Baird RA,Jackson ST.Fracture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ibula with associated disruption of the deltoid lig-ament.Treatment without repair of the deltoid liga-ment[J].J Bone Joint Surg(Am),2012,69(9):1346-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