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2018年1月2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陈宗懋院士主持的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农业项目“茶叶中蒽醌污染物来源评价及残留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近年来,茶叶中蒽醌污染水平超标造成我国茶叶出口受阻严重。2015年,我国茶叶的蒽醌残留问题居欧盟通报首位。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科技厅启动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联合攻关。项目组围绕蒽醌在茶叶中污染水平、污染来源和控制技术,针对性地开展了产地环境、加工环节、包装材料等因素对茶叶中蒽醌污染的影响研究。在检测方法建立和大量样本筛查的基础上,项目组认为茶叶中蒽醌污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茶叶加工过程中燃煤和柴产生的烟尘是茶叶蒽醌污染的主要来源,纸质包装材料中的蒽醌是另一个污染源,种植环境对茶叶中蒽醌污染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贯彻茶叶“清洁化生产”,包括鲜叶的清洁化、加工过程的清洁化和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选择自然环境良好的茶园,尽量远离行车道,做到鲜叶进厂不落地。加快茶产业燃料改革,逐步采用电能、气等清洁化能源替代煤和木柴。加强加工车间清洁,加大生产车间的通风力度,减少扬尘;增加地面和加工设备等的清洁频率,减少积灰;重视加工设备的维护,减少漏烟;划定特定区域放置煤、柴等燃料,分隔燃煤燃柴区和茶叶加工区。避免选择纸基材质作为茶叶内包装,选择低透气和低透湿内包装,如较大厚度的塑料包装袋和铝箔袋,选择不含蒽醌或较低蒽醌含量的纸箱外包装。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预期目标,提出的蒽醌控制措施对降低茶叶中蒽醌水平效果明显,对保障我国茶叶出口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