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德 彭迪
【摘要】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让高职学生创建课外技能团队参与建筑专业课程教改,有效克服以往专业社团存在问题,获得综合应用专业岗位实训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學生就业竞争力与培养职业素质意识。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外技能团队;实训项目开发
高职教育实质主要培养技能型综合应用专业人才,在系统掌握岗位技能基础上具备综合应用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创造力。因此,高职教学内容就要求和真实专业岗位技能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必须强调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才能更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综合应用人才发展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建筑行业技术高速发展,常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让每个学生在课内时间都能有效参与。能力的内隐性决定了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途径和依托载体。学生社团对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具有补充、延伸和实践的功能。
一、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存在问题
(一)建设盲目性较大
学校社团建设由于全部挂靠系部和学校学工团委等部门,缺乏专业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学生社团建立仅凭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即可组建,以及学校主管部门如团委还要承担繁重校同文化建设和相关工作,难以管理全面到位,所以学生社团都存在日常管理松散,专业目标不明确以及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影响长期建设发展等问题。
(二)学生社团建设资源与能力不足
学生社团基本是放在学校划定教室或指定区域内,缺乏专业实训场地和建设经费,加上学生社会能力欠缺,没有能力直接与建筑企业合作,影响今后对专业岗位技能发展需求的及时把握,就业后无法提升专业技能竞争力,导致社团校内外影响力不大,导致专业社团建设停滞不前,严重影响社团深层次发展。
(三)学生社团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专业社团要想更好全面发展,必须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参与专业社团建设发展、目标制定,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融入社团活动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综合应用和培养创新意识。然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参与教师仍以鼓励号召为主,缺乏比较成熟相关政策,教师工作价值无法体现,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基于校企深度合作项目,以参与教改课程过程创建高职建筑学生课外技能团队
高职教育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重点关注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就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与企业真实岗位实践进行结合,因此,专业社团只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下升级成为学生课外技能团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教改项目中才能获得仝方位发展与提高,通过参与课程教改项目涉及工作内容,如实训实验室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校企合作技改项目、课改实训项目和全国技能大赛等过程中,才能有效克服专业社团原有弊端与不足,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与职业素质等。
(一)参与建筑专业课改项目可以课外加强专业技能,以及部分参与实训基地管理
建筑类专业实践性强,课外参与项目实训可以弥补课内实训不足,有效提高整体性教学质量。第一,通过课外训练可以加强课内实训技能,如测量与绘图操作,建筑施工技术中砼浇筑、模板切割、钢筋绑扎等施工环节,以及各类机电暖通给排水等设备安装工程;第二,对各类实训设施有更充分与全面认识,可以部分参与实训基地设备维护检查等管理T作,确保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过程正常进行。
(二)配合教师参与校企深度合作各类技改项目,综合应用所学技能,提升岗位就业竞争力
学校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优势就是办学水平先进性、特色性与适应性。满足职业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师必须积极参与企业各类技改项目并作为课题引入教学中,一方面及时掌握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岗位技能变化,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综合应用所掌握各项技能,满足为社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获得企业对学校专业技术能力的认可,同时课外技能团队也能更好适应企业真实岗位技能的需求,提升岗位竞争力。
(三)参与课改实训项目开发,满足专业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培养大赛竞争心态和创新意识
引入技改项目来不断开发实训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性、操作性和竞争性,课外技能团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小规模检验其教学质量效果和小规模试用各类设备做对比,甚至对设备做局部改进,如为适应装配式施工实训可以选用轻质塑料板替代昂贵成本高铝板,改装小型塔吊适应学生实训教学需要等提升教学质量,合理规划实训设施满足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另外,在实训项目中适当引入全国技能大赛内容,如建筑测量、建筑识图CAD、工程制图和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大赛项目,利用技能大赛竞争方式考核评价,让学生今后更好适应职场竞争氛围。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技能团队参与课程教改项目,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能满足社会行业新形势发展需要,不仅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与竞争意识,还课外实训中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提高设备仪器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