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腾霄
【摘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首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贡献突出。本文在对北京市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就业问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发展壮大首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就业;贡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不但个体、私营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加,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个体、私营企业的投资范围不断扩展。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除了在批发零售、餐饮、机械加工业具有显著优势外,其投资范围已经扩展到第一产业的都市农业,第二产业的电子信息、计算机软硬件、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此外,在数字多媒体、传媒业、文化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也广泛参与。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但推动了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吸纳就业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首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问题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影响就业的因素众多,不但有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还有劳动者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就业问题不但关系到经济发展、就业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问题非常必要。本文在对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问题。
一、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现状与特征
(一)北京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私营企业数量取得突破性增长
2000年,北京私营企业注册户数超过10万户,达到10.3万户。2004年北京私营企业注册户数超过20万户,达到22.5万户。四年时间,企业数量翻了一番。2005年北京私营企业注册户数发展到26.0万户,比2004年增长15.g%。到2012年,北京市私营企业数量超过60万户,达到60.04万户,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71.9万人;个体工商户数量达69.11万户,从业人员数量106.7万人。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到2016年底,北京市私营企业数量达到120.9万户,从业人员数量921.3万人。个体工商户60.8万户,从业人员有103.1万人。
(二)非公有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不但数量快速增长,而且,企业的个体规模也有一定的发展。以私营企业为例,2000年北京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本为100.8万元,到2004年北京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本金达到136.O万元。此外,有135户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以上,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私营企业集团。如通产集团注册资金达到10亿元,华普集团注册资金达到3.5亿元,净资产达到18亿元。到2012年,北京市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本金为227.69万元,2014年北京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510.49万元以上。
(三)个體、私营等非公有制的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三产业的优势明显,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行业结构看,北京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领域也在不断拓宽,除国家尚未开放的领域外,非公有制企业几乎遍布各个行业。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外,在高新技术产业也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正积极地向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更多的私营企业开始进入公交、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行业。
(四)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形式趋于现代化
随着私营企业发展壮大,企业资产规模的提升,使得企业的产权结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也更多地采用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也逐步从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向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度方向发展。根据经济普查数据,2004年,北京市共有私营企业12.7万户,其中私营有限责任公司9.14万户、私营独资企业0.72万户、私营合伙企业0.40万户、私营股份有限公司0.70万户。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极大地优化了首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目前,在首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国,有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及混合所有制(主要包括:联营、股份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二、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情况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方面的情况与特征,在此笔者将从三个主要产业来看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情况,并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就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一产业的就业情况
北京市个体、私营企业主要从事第三产业,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数量很少。依据北京市的企业登记资料,到2004年底,北京市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数量为3317户。按每户私营企业10人来推算,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数量为3万人左右。
(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产业的就业情况
在2016年,北京市个体、私营企业中在制造业中从业人员的数量为53.9万人,个体、私营企业在建筑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为61.3万人。
(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三产业的就业情况
2016年,北京市个体与私营企业在第三产业中几个主要产业的就业情况为: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数量为39.8万人;批发与零售业从业人员为249.8万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71.7万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数量为26.1万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为21.0万人。
(四)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就业情况比较
在改革开放初期,依据现有的统计资料,1978年,北京市几乎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中工作。在1980年,仅有0.1%的就业人员在个体工商户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前的1990年,国有经济中从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77.6%,集体经济中就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员数量为18.8%,非公有制经济中从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口数量的比重为3 .6%。到2000年,国有企业中从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降为5 8.3%,集体经济中从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到10.6%,而非公有制经济ill从业人员数量占总就业人口比重则上升到31.1%。
三、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的主要特点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就业情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北京市个体、私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数量不断增长。2000年,北京市个体工商户数量为26万户,私营企业数量为8.5万户;到2010年,北京市个体工商户79.56万户,私营企业数量为49.65万户;到2016年底,北京市个体工商户60.8万户,北京市私营企业数量达到120.9万户。
(二)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北京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规模仍比较小。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到2000年,北京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有近36万人,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有70万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提升,到2010年,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有114. 12万人,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数量为316.23万人。到2016年底,北京市个体工商户中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03.1万人,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数量为921.3万人。私营企业成为北京市非公有制经济中吸纳就业人员的主力。
(三)北京市个体、私营企业就业领域不断拓展,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市起步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内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6年从事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等新兴产业的私营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私营企业数量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数量超过10万人。
(四)个体、私营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了北京市的就业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扶持下,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个体、私营企业在这两个新兴产业中的发展势头良好。在文化创意产业,据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私营企业数量为2.7万户,实现营业收入324.16亿元,私营企业数量占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总数的48.6 5%。在生产性服务业,据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北京市私营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企业数量为2.4万户,从业人数超过1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28.1亿元。
四、非公有制经济首都就业方面的贡献
(一)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吸纳就业人口方面的贡献
个体、私营企业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餐饮业、批发零售業、建筑业等。这对于吸纳社会富余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意义重大。2000年,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06万人;2010年,北京市工体、私营经济中的从业人员数量为430.35万人;到2016年,北京市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就业的人员数量超过了1000万,达到了1024.4万人。北京市个体、私营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解决失业问题方面贡献突出。
(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方式有力地支持了国有企业改制、改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减员增效等工作相继展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不但不能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还因为减员增效等措施的实施,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失业人口。
个体、私营企业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有限、吸纳就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从2010年到2016年的六年间,非公有制企业就提供了594.05万个就业岗位。为国有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的下岗职T提供了就业渠道,从而减轻了社会压力。也由此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2]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