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装配式建筑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1-14 03:20李秋娜何培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李秋娜 何培斌

【摘要】我国明确政策导向及其自身的优势明显,产业化将是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建筑、房地产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必须应对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技术人才的急迫需求,以专业转型为契机,在传统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适应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而需要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做出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  土建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建筑产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题编号16209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240-01

1.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是指利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等手段来建造建筑,利用信息化等方式来管理建筑的一种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它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将建筑生产的全过程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建筑产业化的主要体系。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1)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确保了构件质量和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保护环境。由于实现了构件生产工厂化,材料和能源消耗均处于可控状态;建造阶段消耗建筑材料和电力较少,施工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大减少。(3)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性。由于构件生产和现场建造在两地同步进行,建造、装修和设备安装一次完成,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受降雨、大风、冰雪等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大大缩短了工期;现场基本为装配作业,工人需求量小,可进一步降低发生施工事故的几率,适应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4)转变建筑工人身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代建筑产业减少了施工现场临时工的用工数量,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进入工厂,变为产业工人,减少了临时工人的用量和流动,从而可有效减少因劳动报酬、夫妻两地分居等因素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趋势: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2015年11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必将引领各行各业对旧体制、旧技术、旧生产方式进行全方面变革,实现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建筑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更是如此。建筑产业化是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的必然发展方向,这已成为国内外行业专家的共识。集约的建筑工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取代粗放的传统建筑生产方式势在必行。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国家如此明确的政策导向及其自身的优势明显,产业化将是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其主要实现方式装配式建筑亦会如雨后春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加强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体系集成,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2.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由于传统建筑模式的根深蒂固,建筑的形式就是人口密集型的现场作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将土建类的高职学生培养为理论功底够用、知识体系相对完备,实用技能较强的在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忽略了行业创新和技术革命的理念及实践的培养。长此以往,使土建类这个传统的优势专业群,在教学质量较低的层次上徘徊。随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甚至相关用语、符号等不断冲击原有教材内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显露弊端,不能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实现建筑产业化,是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关键要素。据统计,我国建筑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已近100萬人,而目前建筑产业化所需后备人才在高校培养中仍是空白,令人担忧。我国现有高职院校传统的土建类专业教育,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仍很大程度的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

3.应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建筑产业化还没有较为系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只能循序渐进,依据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及实现方式,以传统培养模式为基础,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首先,装配式建筑是当下我国提倡主导发展的建造形式,也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关键所在,同时企业产业也需要大量此类人才, 所以需要引起建筑类行业高校对此的重视 ,开设装配式建筑研究方向,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其次,建筑产业化及装配式建筑的实现,是多种行业跨领域合作的产物,需要结合机械 、建筑、材料、BIM技术运用等多学科跨界合作,所以在制定培养方案中不应当局限思维来定义,应当打破传统培养模式,通过建设专业群的方式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再者,注重产学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可以为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课程提供好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作为从事建筑类教育的高职院校,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行情,进一步提高认识,对建筑业、房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高度重视建筑业、房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要从专业教育的变革开始,必须把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放在重要位置。

4.小结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着非常重大的地位,作为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建筑、房地产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必须应对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技术人才的急迫需求,应以专业转型为契机,在传统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适应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而需要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做出一定的探索与创新。同时,改革土建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学校领导和院系教师一起协作,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完善,就目前的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育提供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蒋勤俭.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综述[J].建筑技术, 2010(12): 1074-1077.

[2]戴超辰.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 2015,36卷(2期).

[3]徐义屏.预制装配化: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J].建筑, 2013(15):8-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