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中
摘 要 在综合素质教育背景下,一些传统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良,一些新教学方法被挖掘出来,初中数学的教学得到了创新发展。但在方法的应用和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创新,从而使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发挥最佳效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1.1,C41,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231-01
课改后,教学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改革,一些传统教法得到了改良和发展,一些新教法得到开掘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应是静态的的,而应是动态的。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情的变化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适应性创新。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法的“创新点”
现在,初中数学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情境法、讨论法、先学法等等,这些教法各有特色,也各有功用,但从教学效率和素养建设上看,当前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也就是我们创新的着力点。
第一,学为中心理念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所有的教师都知道现在的数学教学要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有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要体现这个理念,并不能从形式上去抓,而是要从教师内心和学生意识上去落实。这些教师为了体现“学为中心”,积极采用讨论法、合作法等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是没错的。问题是,教师并没有真正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这些方法的应用只是一个表面上的自主,而实际上学习的内容、过程等仍然由教师牢牢控制。
第二,教法的素养生成功能使用不当。现在好多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而设计采用的。不管是哪一种,出发点都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来生成某种素养。而有些教师在应用这些方法时,还是受传统灌输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干涉过多,引导不足,实际上还是将这些方法当作了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培养素养的渠道。比如,讨论法的应用,其实不仅是要让学生探究出结果,而是应将重心放在讨论的过程上——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握好这个重心,在组织讨论时,还是轻过程而重结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创新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定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学生素养建设的需求,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重点在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作用上做些文章。
一是真正让方法与学生的主体性成为一个整体。在使用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法的特征,以及其体现自主性的发力点,想办法充分地发挥这种教法的特征和优势。比如,我们使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个方法的重点是“启发”,而不是“传授”。所以,使用时,就不要过多去给学生设计学习的过程,也不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暗示——很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怕学生自己研究消耗时间多,总是尽量给学生更多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灌输,虽然表面上是自主,其实学生是按教师给定的方向在走,自主空间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在教“平行线和相交线”这个知识时,教师不要急于把这两种直线的对应关系要点告诉学生,而是只摆出事实,指出要研究的方向即可,“铁路的两条铁轨,我们从视觉上看,远处好像是交于一个点上,而其实这两条铁轨永远也不會交汇。再看剪刀,如果把剪刀的刃看作两条直线,它们相交于一个点,我们会发现,当使用剪刀的时候这两条线之间的角度是变化的——请同学们研究,铁轨和剪刀分别代表了直线的什么对应关系,它们的核心属性是什么?相交线的角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后面就交给学生去研究就可以了,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
二是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加开放并更加注重过程指导。学生的知识获得是从学习讨论的结果上来的,而他们的素养则是通过学习过程生成的。因而,为了发展学生的素养,教师必须使方法更开放,以便让学生有更大的操作和思考空间。而且,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的不是对他们知识的辅导和传授,而是将重心放在过程的把握和操作上。比如,在让学生合作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打不开思路,进展很慢,于是对学生进行提示,“所谓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实就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平行四边形。比如等边的,或者等角的,或者是一些特定角度的,大家可以从边和角的关系上去分别进行研究”,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又能向前推进探究了——其实,教师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他们推进遇到阻力的时候,轻轻地“推”了一把,主要作用是对他们探究的技能上进行了指导。
以上,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上还有哪些可以发力的创新点;二是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创新操作——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需要优化改进的点随时都会出现,出必然会出现,“创新”发展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参考文献:
[1]辛发明.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措施[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4(12):23.
[2]陆绪荣.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