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好 贡一鸣
【摘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特点,形成适合大学接受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破解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障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极其重要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自主化 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075-01
本文仅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点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功利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自主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两极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感化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功利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高校社会问题的应对是部分高校“就业导向”理念的形成,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错误学习目的,不可避免地导致重理工轻社科的学习态度必然导致大学生在是否对就业有用的基础上选择学习。不幸的是,无论我们多么重要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掌握,对就业的作用和影响远远小于掌握专业技能的作用和影响,这是一个真实的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这是当前的判断,而不是长期的判断。在目前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要求大学生们长期追求价值是一项非常准确的理想任务,缺乏无法实现的现实支持。在就业问题破裂之前,大学生学习的“功效理性”是不可避免的,“功效理性”必然性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功利主义趋势的必然性。
本文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自主化
在接受过程中,以稳定程度划分接受主体的动机,可以分为稳定动机和不稳定动机。稳定动机源于主体的价值取向体系。它对接受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的主导作用,并且是主导动机。不稳定动机主要来源于接受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外部因素,以及接受主体的行为。它具有短期影响力,是辅助动机。在动机研究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重视稳定动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能力的主导作用的同時,必须面对不稳定动机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大学生不可能是“老师们讲什么他们接受什么,书上说什么他们相信什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反叛性。自主地选择、批判地看待、逆反地思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一个重要特征。从现实和合理的角度来看,不稳定的动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形成完整的固定价值取向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引导和引导自己是否能够被大学生接受。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稳定动机问题解决不好,稳定动机难以实现。在动机问题上,稳定动机和不稳定动机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动机的短期行为将逐渐改变接受的主体。这不足以稳定价值导向系统,短期影响将转化为长期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两极化
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在认识,选择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对接受客体的认同度,其直接影响接受程度。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符合其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交流方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将获得接受。教与学的过程就会流畅无阻力,接受度就会很高。在某些情况下,接受程度甚至会变得活跃,同化效果会很好;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符合其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具备或不能采用符合其心理需求的交流方式,就会产生抗拒和反抗。在教与学过程中会出现障碍,接受程度会降低。在某些情况下,它会形成排斥甚至反思,不但不能接受,而且会对继续教育造成更大的障碍和阻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感化
情感是人们在客观事物满足自己需求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们行为目标的生理评价,是人类价值观的主观反映。“没有人们的感情,人们永远不可能追求真相”。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抑制、诱导、转移,加强或引导人们对某些价值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到严重的情感影响。可接受的障碍既是认知障碍又是情绪障碍,但它们更可能是情绪化的,有时更加矛盾。情绪上的接受和拒绝,知情的和不了解的,导致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接受的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情感障碍诱导,认知障碍加强,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加重等。
参考文献:
[1]赵立明,孙家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技巧[J].政工学刊.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