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八读”教学贯课堂

2018-01-14 03:20孙建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3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文言文教学策略

孙建华

【摘要】目前,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两种现象:一些教师教师“包办”了翻译、内容的讲解,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 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被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则来不及体会,只能手忙脚乱地将老师的讲解记下,留待课下再去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没有得到锻炼,造成了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剥夺了学生诵读的时间,忽视了对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忽视了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指导。以致于学生苦学、厌学文言文。还有一部分老师将导学案上学习的所有内容一股脑儿全部抛给学生,先让学生自主学完所有的学习内容,再小组合作讨论完所有的疑难,然后展示点评、点拨,这种做法使课堂变成了“就题论题”的问题教学。这种做法确实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培养了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但文言文的课堂变成了“就题论题”的问题教学,丧失了“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的真正面目。

【关键词】文言文  文本细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65-02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当我偶然看到了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狼》一文,方才茅塞顿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更是学好文言文的不可缺少的法寶。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还文言文“书声琅琅”的课堂的真正面目呢?于是,我结合教学实际,采用了“文言文‘八读教学贯课堂”,在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学知识后,遵循以下“八读”步骤,逐层推进,拾“级”而上,引领学生步步推进,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文言文‘八读教学贯课堂”是以“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八读”是指学习文言文的八个环节:一读正音;二读通意;三读顺畅;四读概括;五读懂意;五读懂意;六读悟得;七读成诵;八读迁移。这八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出文本的精髓。同时,学生由课内到课外,培养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读相应的语句,并恰当地运取多种读的方法(如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小组读、齐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演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从而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读正音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音,圈点勾画生字词,在原文标注。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注释中没有学生又不会的,教师鼓励其先独立完成,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养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增强成就感。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对于文言文中最容易读错的字,如《童趣》的“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中“强”应读jiāng而不读qiáng,在这时教师应该加以适当指导。

二、读通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崇尚诵读的佳话。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大意,培养自学意识。个别疑难字词放手让学生大胆提出,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对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表扬,因为只有思考才会形成问题[1]。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读悟意,猜对意义的给予肯定鼓励,提升其自信心,积点成习,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师在学生疏通大意的过程中可以点拨翻译五字法。

(一)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二)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三)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四)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五)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字词在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如在阅读“陈胜王凡六月”一故事时,学生质疑“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中“引”为何意?我顺势引导“你弄清了‘自和‘去的意思后,该句的意思就大致弄懂了,至于‘引看不出也不要紧”,旨在鼓励学生大胆猜读,不囿于一字一点之困惑,通晓大意即可。

三、读顺畅

在正音、通意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读课文,要读出节奏和停顿。教师适时指导停顿要领,掌握方法,根据所授篇目可作如下讲解:停顿在主谓之间;停顿在动词和所带的宾语之间;停顿在补语前;停顿在承前指代语之后,如“是/进亦忧,退亦忧”;停顿在发语词和句首语气词、关联词之后,如“夫/环而攻之/而不胜”、“盖/大苏/泛赤壁云”、“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停顿在语句的倒置处,如“七八个星/天外”;停顿在古今同形义异词之间,如“今/天下/三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可/以一战”;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是个整体,不能分开;介词和部分连词,一般和后面的相连,不宜割裂;部分起并列作用的连词前后蝉联,也不能断开。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总结停顿规律,更好地有节奏读顺读畅课文。教师可以恰当地采取多样的朗读方法(如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演读等),让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从而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读概括

本遍朗读,可以让学生分段朗读,分段概括,训练学生提炼信息概括大意的能力。我在执教《陈涉世家》一文时,学生读完第一段,我问:“概括这一段写了什么?”有一学生在逐句翻译,还有一生在复述,直至第三个学生才说出“本段写了少年陈胜胸有大志”,可见平时在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读完全文,引导学生从“人”和“事”两个要素概括全文,渗透学法指导[2]。

五、读懂意

了解了课文故事大意,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近人物,把握人物性格。如《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读完全文后,我问:“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学生在经过一番讨论交流后,得出“秦王是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唐雎是一个忠君爱国,机智勇敢,从容镇定,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谋臣”。读懂人物,也就读懂了全文!

六、读悟得

再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怀,学习文章技法。这一环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學生阅读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生只要能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说明自己的看法,都应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挖出文本的精髓,水到渠成地完成学习目标。学习《陈涉世家》,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随机抛出问题:“你从陈涉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回答:“我们要了解时政,知晓国家大事,才能像陈胜一样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要学习陈胜少年有志,树立远大梦想”,在了解到陈胜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时,学生说到自己的启发,“要不断学习,筑牢自己的文化底蕴,方立不败之地”。一课一得,积点成面,学生定会受益无穷。

七、读成诵

背诵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文教材要求背诵的,要不折不扣地熟读成诵。优秀的、精短的文言文可以全背,较长的好文章可以背诵精彩的片断。多背诵多积累终身受用。

八、读迁移

文言文教学应注重拓展迁移,延伸课外增强实效。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引荐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这也是增强教学实效的有力举措。例如学习《〈论语〉十二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补充《桃花源诗》的阅读等等。

“八读”教学贯穿课堂,逐层推进,化难为易,课堂凸显“琅琅读书声”,在诵读中品味大意、感悟情怀、学习技法,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文本,最大化体现学习自主性,增强成就感,提升自信心,文言文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洁琪. 文言文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的误用与正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张丽苹. 古典阐释学视域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文言文教学策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