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进展研究

2018-01-14 04:37张向凯
关键词:气腹血栓下肢

张向凯,秦 伟*,杨 柳

(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腹腔镜技术现在于临床科室操作越发熟练,大型手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并发症日益增多。DVT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急性期可导致栓子脱落出现肺梗塞,危及患者生命,慢性期会出现血栓后遗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高海拔地区空气氧分压显著低于平原地区,显著气候特点是氧含量低、干冷、气压较低、强辐射,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血液高凝及血流状态等发生改变。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生活,人体的血液成分变化将影响血液流动和组织灌注,进而加速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影响患者健康安全。

1 高原环境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高海拔地区是一个特殊环境,对长期生活的居民低氧会造成机体一系列不良反应,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压积增大,血液粘稠,粘滞性显著增加[1],血流速度变慢,导致深静脉血栓容易形成。

1.1 高原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影响

高海拔低压低氧能使血管活性成分发生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增加、细胞活性表达降低、促凝血活性增强,最终造成凝血功能异常[2-4]。有相关报道提示在高原环境下内皮功能发生障碍,会使人体血液系统微失衡,呈现易凝血状态[5]。

1.2 高原气候对血液凝固性的影响

高原缺氧大环境下会激活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使红细胞数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红细胞压积增高,导致血液成分增加,一方面可以增加携氧含量、适应高原低氧生活,另一方面血液的黏稠性增大血液表现为一种高凝固状态。新研究还显示低氧状态下红细胞能增加与低分子蛋白的黏附性[6]。其次还可导致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增强。另外特殊的高原环境还可以使人体体内血浆容量发生变化,引起血容量较少相对性地是血液呈高凝固状态。

1.3 高原环境对血流状态的改变

高原环境下不但细胞容量增加、血浆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发生相应改变,而且低温低氧环境下还可发生缩血管改变,导致血管管腔直径缩小变窄,进一步导致血流状态发生变化。

2 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血栓形成因素

2.1 手术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需要体外建立人工气腹通道,国内主要通过戳卡进腹后注入CO2气体,通过持续CO2充气创建腹内压显露空间视野。腹内压力达到10~15 mmHg,使腹腔内压力聚升、膈肌膨隆,胸腔压力进而升高压迫纵膈组织,心脏充盈受限,心排出量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下肢静脉被动性扩张;持续的气腹压对腹膜后的血管静脉产生持续压迫,血管内压力持续高压有可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胶原纤维裸露使血栓形成。最终CO2气腹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内径增大和血液流速下降,成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根据不同术式需采取不同的体位,不同体位变化对静脉回流影响亦较大,其中以头高脚低位最为明显。国外对LC手术患者术中测定股静脉,气腹压越高股静脉扩张明显、血流速度变慢,头高脚底位更明显。国内等研究结果也已证实。

在高海拔地区手术过程中,气腹可引起血液凝固性等改变也更为明显。杨林等[7]研究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深静脉形成血栓的危险性越大。有报道LC术后出现明显的凝血系统活性增高、血液具有高凝的特性、诱导凝血活性血小板活化。这提示手术时间越长对下肢深静脉血管刺激越大,将导致血液黏度增高、凝固性增加等一系列改变,使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大提高,这种术后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手术时间成正比。

2.2 麻醉

全身麻醉后肌肉松弛使周围静脉扩张,肌肉收缩功能降低,下肢的静脉扩展,静脉心血量减少,血流滞留。麻醉药物对凝血功能可能有不利影响,某些麻醉药品会对静脉内皮产生损伤作用进而启动局部的凝血反应,形成微血栓[7]。

2.3 其他高危因素

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患者年龄增大,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大、血液流速减慢、停留,容易导致血小板聚集,高龄患者多发生血管脂质沉积,促进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术前有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发生DVT的危险性加大3.94倍[7]。国外研究结果,糖尿病可使患者DVT发生风险增加约1.5~2倍。

3 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发生率

对于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DVT的确切发病率目前缺乏准确数据。国内研究表明对于术前、术中行预防性干预治疗组术后DVT的发病率仅为1.7%,而对照组为9.1%[8]。结合高海拔地区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变化影响,推测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DVT的发病率相对于平原地区较高。国外报道DVT发生率变数较大,具体分析原因可能是每个实验研究方法、标准林林总总,没有形成标准的系列研究;其次,现在手上复杂、所需时间长术后DVT发生率相对升高,术前、术中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可以降低DVT的发生;最后,术后部分患者虽有静脉微血栓形成但没发生DVT临床症状,无法纳入统计指标。

4 预防措施

目前预防术后下肢DVT有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机械性预防主要是物理加压方面操作,通过外部加压增加血液回流,较少下肢深静脉内血液过多留滞,但机械性预防措施不能预防静脉内已形成的血栓脱落,造成进一步栓塞的风险,对高危患者提前行相关检查是必要的。机械性预防措施较多如:间断气囊压迫(IPC)、弹力袜(ES)、下肢分段加压绷带(LB)、间断腓肠肌电刺激(IECS)。此外,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技术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预防DVT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高海拔地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栓的发生[9]。

综上所述,高海拔地区行腹腔镜术后DVT发生是客观存在,合并有血栓高风险患者发生率更高。对于合并有高危风险拟行手术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重视治疗基础疾病,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弹力袜、压力绷带加压等机械性措施,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凝治疗,手术中尽可能避免头高脚低体位,控制气腹压力在10 mmHg左右,对于需此体位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预防血液高凝状态。术后鼓励患者床上腓肠肌的功能锻炼,并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如术后患者表现有患侧肢体肿胀、皮温升高伴有活动时或静息时疼痛,应积极完善彩色多普勒等必要检查,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气腹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免气腹牵开器使腹腔镜手术不再“气鼓鼓”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