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鹏
摘 要: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常常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和解题方法的教育,却忽视了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正是由于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各种学习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学生经过长期的日常学习,逐渐养成了各不相同的学习习惯,也正是学习习惯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认知、个性、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等方面也不同。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见,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使课堂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授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授学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并适时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讲授简单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并通过记忆的方式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教授“循环小数的认知”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预习任务的同时进行记忆。如此一来,在讲课时学生便可以顺利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在讲授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教师则要为学生提炼预习提纲、明确预习目的,而后再布置预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去发现难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更加明确自己的难题,在课堂听讲时就更具有目的性。这样就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复习多边形面积,进而引导学生开始预习相关的计算公式、推倒过程,并探究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二、培养良好的课本阅读习惯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只有语文这样的课程才需要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则可以不阅读课本内容。所以,很多学生往往在数学课中不去阅读课本知识,认为只要掌握了教师讲授的课堂知识便能够学好数学,这样就导致他们不能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很多学生自认为掌握了课堂知识和教师讲授的解题方法,但在练习、考试做题时却不知该怎样运用知识就是由此造成的。可见只有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学生才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全面地去阅读课本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逐步将课本理论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多个知识点,最终解决各个难题。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概念知识时,课本上的解释是,长方体上面与下面完全一样,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完全一样”这一关键词的内涵。其实,小学数学课本很少涉及文字解释,更多的知识都是通过题目的性质展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课本上的文字内容,进而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课本知识。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检查习惯
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真完成作业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认真完成作业并自觉检查,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并教授学生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自觉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联合家长要求学生将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检查作为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不断坚持。日复一日,学生就会自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并自觉检查的好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自觉完成作业,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学生通过检查自己的作业可以避免习题、考试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还能够通过检查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学习中的不足,督促学生去进一步探究理论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潜移默化地学好数学知识。可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并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对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未来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