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玉
摘 要:进入21世纪,人才的培养成为时代的主题。而真正的人才必须兼具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为人的最基本素质。但是从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来看,思想观点偏离、道德品质低下、行为规范无法遵守等问题层出不穷,过于假、大、空的德育内容和高、大、上的教学手段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距甚远,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德育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德育的时候,立足小学生实际,将与其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引入其中,以此拉近学生与德育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德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理念
在我国以“回归生活”为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德育首当其冲成为课改的主要学科。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中,除了思想品德教师会利用思想品德这一特定的课程照本宣科式地向学生灌输思想道德内容之外,其他教师作为旁观者毫无作为,德育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程中,这有违于将德育渗透到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课改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德育方式也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德育发展特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德育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必须更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更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更贴近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实际。”由此,在组织小学德育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各学科任课教师的作用,将德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的手段多种多样,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
一、以隐性德育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担负着双重责任,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从思想道德上对其进行引导。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我们往往会将知识教学置于思想教学之上,这就使得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对小学教师工作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且得到教师过多关怀的学生,在毕业走出校门的时候对教师视而不见,二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不理想且在教师无意识忽视下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只要遇到曾经的任课老师都会问一声好。这两种情况主要是教师工作中带了有色眼镜造成的,教师过分追求智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得那些满足智育要求的学生,思想道德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可能每周利用几节课的时间专门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此时就需要将隐性德育资源引入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德育,如此才能在不影响智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将德育内容变成顺口溜张贴在教室里,如“见来宾,微微笑,点点头,问声好”,使学生能在日日诵读中自主转化为行为规范。
二、整合德育生活资源
将学生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引入学校德育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内容,还可以丰富德育手段。
1.巧设辩论会
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能力有限,但其是非好坏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辩论会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是非问题,并鼓励他们调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为何如此选择,这样可以使他们在激烈的辩论中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并为良好思想道德行为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我以“勤俭节约”为主题,引导学生辩论“勤俭节约是否已经过时”,学生可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当前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没饭吃、没衣穿的实例,谈一谈当前比较普遍的浪费行为,以此触动人心,树立起勤俭节约意识。
2.巧用生活模仿秀
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在组织德育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模仿秀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违思想道德或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模仿,在经历中体验德育内容。以“诚实守信”这一主题为例,我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诚实守信,会为其提供一个背景,引导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诚信:“上周,小红约小明周六到图书馆看书,到了周六那一天,小红在约定的地点等了小明一个小时,小明都没有出现,小红觉得很委屈。”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会将小红等待小明时的焦急心理表演得栩栩如生,而且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担心、不耐烦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变化的生动表演可以使那些不遵守约定的学生感同身受,对自己平时不遵守约定这一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树立起正确的诚实守信意识。
总之,在小学德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用隐性德育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诸如巧设辩论会、巧用生活模仿秀等来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引入课堂,在经历德育中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識,提高其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孙敏.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2]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