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
摘 要: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现代手机的普及,人们书写越来越少,导致很多人书写出现了错别字、潦草等不好的现象。而儿童是最好接受和培养的对象,教育部规定书法走入课堂,让书法成为教学主要科目。书法作为中国的国粹,现在很多学校开始普及书法教学,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国学。但是怎么样把书法课上得精彩,许多教师还是存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之无味枯燥,怎么样让学生喜欢上书法,这是要研究和学习的关键。经过几年社团教学,以下是对书法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少儿;书法;兴趣;教学
书法社团在我们学校成立于2013年9月份,大部分是我们学校二年级学生,孩子们都是一张张白纸,需要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主导学习。而怎么样才能把这张白纸绘出美丽的画卷,老师基本功和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书法艺术,是人类文明最本质的体现,它能陶冶和凝铸人的灵魂,它给人们以美好的希望和慰藉,丰富和充实着人们的生活,更能净化和提升人生的境界,本质上讲可以培养一个人静以修身的可贵品性。如何能让小学生懂得书法艺术的美,从小培养爱书法、品书法、学书法的兴趣,这对于它们的学习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经过了几年的师生努力,下面本人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这问题浅淡一些心得。
一、讲书法家的故事
这些中华勤学故事,在历史长河里比比皆是,在我们学校内网就有着非常多的资源。而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自古至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闻趣事,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墨池”“水缸”的故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观了三天才离去。这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小故事渗透到孩子们内心深处,以此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
二、让学生看到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会劳动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之源。”在书法课堂中我有意把学生学期初的第一张习作保管起来,学期末再发下去,让他们对比开学和期末的作品,他们竟伸出了舌头,简直不相信这些作业竟出自他们之手。在这一前一后的对比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他们练字动力与日俱增,事实证明有付出就有收获。
三、积极参加书法比赛
中山市每一年都有教育局舉办的各种各样的书法比赛,每次参加书法比赛前,我都会在书法社团先比赛选拔,然后推荐前几名到区里参加比赛,每一次比赛学生都以十分积极的热情对待,都争先恐后想争取那几个名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就得靠自己平时多努力和付出。
四、家校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小学老师最多陪在他们身边只有6年,以后还得靠孩子们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而父母会一直在他们身边,每次当哪一个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甚至行为规范比以前好时,我都会在班级和书法群里发照片表扬。这样紧密的家校合作也能够利用家庭资源引导、鼓励和监督。
五、培养学生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必须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指导小学生写字,首要一环就是抓好学生写字注意力的培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多途径、多层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做到静心、专心、细心。静心——心神平静,即写字时要坐立端正,凝神静气,把全部心思都用到写字上。从这个角度看,写字指导与训练是在练学生静的工夫。现在不少学生写字,总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写字时手中的笔漂移在纸上,缺乏底力。所以每次上课前都会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听听轻音乐,有利于他们心静。专心——精力集中,即写字时要心无旁骛,笔无虚发,把所有神情都凝聚于笔端。从这个角度看,写字指导是在练学生稳的功夫。爱说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要他们稳坐写字,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体验写字成功的快乐。细心——用心细密。即写字时要一丝不苟,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到一笔一画中,这就是指导学生细的功夫。然而小学生写字粗心大意,这就要让学生养成细看细写的习惯。有了良好的写字注意力,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
六、生对生教学
为了梯队的培养,也为了培养好的苗子,在书法课堂中我使用了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民主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分散思维和积极性。在平时课堂学生辅导学生,让辅导者懂得要主动掌握更多知识,而被辅导学生看到哥哥姐姐一手好字,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
在平时课堂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时间的把握、学生评价的技巧等方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相信会越来越好,而学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要持之以恒,在培养学生书法兴趣爱好过程中我也在摸索和学习。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