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名
摘 要: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的阅读能力既能够提高学生理解与分析的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知识,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无数教育工作者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探索出了许多策略,导读法就是这些策略中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导读法 小学语文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63-01
导读法是一种有效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点或者是按照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将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使得学生逐渐对于阅读,对于语文产生良好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引导预习
课前准备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内容。只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地掌握学习重点并找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进而能够进行有重点的学习、提问、总结。而那些未曾认真预习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甚至连基础的概念都弄不清楚,更别说跟着教师节奏充分挖掘文章内涵了。那么学生怎样才能够高效率的准备,预习要学的课程呢?
1.1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找出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生字词
阅读的首要条件便是能够顺畅地读下来,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有限,生字新词变成了他们阅读中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找出生字新词,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生字词比如说查词典,上网查询,问父母等等。
1.2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理清阅读的思路
比如,在阅读一篇故事性的文章时,学生要注意时间的原因、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以及文章的结构、核心语句等内容,进而达到熟悉、熟知故事情节的目的。
1.3 引导学生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读书笔记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读书笔记,将自己的思考内容在书上通过各种符号记录下来。比如横线、圆圈、波浪等等。同时要准确记录自己的心得和不解之处,等到上课的时候和老师交流。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能力既能得到有效锻炼,又能激发自身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
2 指导细读
通过课文的预习,学生已经能够大致把握文章的结构以及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不用再逐词逐词的反复强调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在此情形下节省的大量时间,教师可以安排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更为精细的阅读,进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悟文章内涵及其核心思想。至于如何指导细读,经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特地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简单说明。
2.1 通读全文,把握思路
通读全文有利于学生建立全局观与整体观,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在对文章的整体思路形成清晰认知的同时,对细节部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与探究,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比如,在学习《窃读记》的时候,学生通过通读全文,知道这是作者在强烈的读书欲望驱使下,偷偷溜进“不喜欢不买书的顾客来看书”的书店里读书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地揣摩作者当时的心理,深刻理解文章中一些动作描写如跨进店门的方式,寻找书的方式等等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2.2 逐段品味,披文入情
在对全文脉络產生一定把握的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段逐段地品味文章情感,感悟文章中的浓浓深情。比如,《梅花魂》从作者的回忆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讲述了“外祖父”的形象。在对文中段落分析的同时,学生便能体会梅花的品格品质,及外祖父对于祖国那份深深的爱恋。
2.3 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当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告一段落后,我们便可以让学生利用在阅读中掌握的生字新词,描绘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感悟,使之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并在该转化的过程中有效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2.4 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
朗读既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使学生掌握字词准确发音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深入的分析了解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还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进而能够与他人进行更好的沟通与交流。
3 把握文章核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只要在实现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生对所需阅读的文章才能获得更好的感知力以及理解分析的能力,更深层次的领悟文章内涵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由上可见,培养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的教学方法,导读法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启发阅读的有效方式,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6期.
[2] 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06期.
[3] 程贵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魁力[J].神州 2014年0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