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摘 要: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这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小学阶段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便利。提高语文素质,丰富语言能力,应该从小学抓起。一线教师更应该有自己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得。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49-02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就可以看出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当你处于失语的状态,失去了阅读的能力时,世界对你将不复存在。“语文是我们日常交流用的语言,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学习语文对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特别是小学生,更应该要打好基础。不仅要学好语文,更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但是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好的阅读,真正的閱读应是创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
1 当前小学学生阅读的现状及其原因
在我们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笔者总是挤出一些时间让孩子阅读,这个时候不仅是孩子们放松的时间,更是笔者放松身心的时刻。这样他们才不至于在小学阶段就被沉重的学业压的喘不过气。阅读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更是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长期坚持更是对孩子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提高。每天的阅读时间,孩子们都很期待,表现也特别好。每晚家庭作业,不仅要留课本上的知识作业,另外,笔者还会安排阅读作业。从一开学,笔者便拟好一份书单,让孩子们选好自己喜欢看的书,制定好读书计划,每天都按照计划完成阅读记录。阅读记录包括摘录好词佳句,理解难词,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内容。有的也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孩子们喜欢阅读,也会按时完成阅读记录,因为通过阅读记录表,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
布置阅读作业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虽然广泛,但还是侧重情节性较强的作品,如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阅读的内容也会参差不齐,一是因为故事性强的书籍读起来简单,不用动太多脑筋,孩子本身自己喜欢读。二是因为家长觉得小学生应该读一些简单的,叙述性强的作品。只有个别孩子会选择读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更少的孩子会边读边整理相关资料,摘抄经典语句,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笔者反思自己布置的阅读作业,是不是只要孩子读书就叫阅读呢?是不是孩子们只要写了阅读记录就是表明阅读到位了呢?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阅读?《教育大辞典》中解释,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中国大百科全书》解读: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的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有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综合。”阅读是指从书面语言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活动,也在以语言为媒介的情感教育中塑个体品格的活动。孩子们的阅读是真正的阅读吗?他们的阅读有效吗?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孩子们读书原来是这样读的:
首先,他们读书的速度很快,并没有真正消化。往往一本书他们恨不得一口气读完,因为好奇的心里迫使他们不断、不顾一起地往下读,直至知道最后结果,这种心理正如同看电视剧,往往也是情不自禁一直看。其次,他们读书是有选择性地读,并不是整本。遇到精彩的地方或者自己有兴趣的就认真读,对于一些没有兴趣的部分就大概扫一眼,知道故事情节,甚至直接略过不读。另外,他们读书只读文字,并不会引发思考。读完一本书,不去深入思考,就是感觉看了一个故事,感觉还不错,但是究竟哪里不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样的读书方法是不是能提高语文成绩?是不是能够丰富语言?孩子们到底该怎样有效地读书?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笔者。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开采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引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途径
2.1 要带问题阅读
学生接触到一本书或者一个段落时,往往囫囵吞枣,大概浏览一下,不得其意。但是走马观花肯定是没有任何成效的。所以要孩子们刚接触时就提出问题,这本书主人公是谁?写了什么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果是做阅读题,初读文章后,要把考查题浏览一遍,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
2.2 要在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思想
阅读不仅仅是放松思维的方式,在阅读中要有代入感,自己读完这本书有什么收获?这本书是否有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值得自己深思或者学习?要孩子们多读经典书籍的原因就是这些书都是经过长期沉淀,能给自己带来深入思考的,会给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为孩子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多读经过认证的有价值的经典书籍,是最简便的方法。
2.3 要做笔记
笔记是人脑有效的外存贮器,是人的记忆能力的延伸。阅读时,用笔记录下有用的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增强记忆,储存信息,准确地掌握知识,积累丰富的资料,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暂且不用管自己的看法是否幼稚或者正确,等这些书籍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更深刻的认识时,就会发现曾经读过的书籍,做过的笔记都无形中丰富了内心。更何况阅读过程中,和作者有了思想上的碰撞,如果不记录下来这种稍纵即逝的火花,很可能转头就忘记了。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言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就是用“苟有可取,随手记录”的方法,坚持不懈做了三十余本读书笔记,并以此为基础编写而成的。
2.4 要大胆质疑
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作过一次演讲,题目是《怎样读书?》他在演讲中说:“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识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管我们的思想。”要鼓励孩子们在阅读时大胆质疑,比如读音,比如句子的语法是否通顺易懂。比如书中提倡的思想在今日是否合适。读书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这是顾先生的一贯主张。他在另外的场合还说过:“我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不肯随便听信他人的话,受他人的管束。质疑就是要提出问题,大胆地怀疑书上的某些观点和结论,不管你是名人也好,名著也好,我都敢于以批评的眼光去读。”他说,读书须疑,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很多便利可以随时验证自己的疑问,只要孩子们有随时大胆质疑的精神,就不会完全被书本摆布,而是为我所用。
2.5 要写读后感
有些人提倡让小学生没有负担的读书,不要做笔记,写读后感。但是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们读完一本书往往会有很多话想表达,但是学业繁重,或者语言贫乏,大部分选择读完不了了之,这样经常阅读虽然也会慢慢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养分,但是远远不如在看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因为其更能促使学生深入的吸收营养。刚开始写可能不够深刻,但是长期坚持,只要是自己读完书想说的话,不要考虑语法,美感,不要有任何写作压力,只要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的收获往往是巨大的。
古有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有曹文轩“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这些不都告诉我们阅读的好处吗?愿我们的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书籍成为你我腾飞的翅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