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艳纯
摘 要: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厚的思想内涵。青少年一代是我们闽南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承者,在闽南地区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闽南文化这一地方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闽南文化引入初中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闽南文化 初中政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99-02
闽南文化是指生活在闽南地区的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于泉州,包括闽南曲艺、闽南建筑、闽南菜系、闽南服饰、闽南习俗风情等多方面的内容。闽南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但由于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结构过于单一的倾向,偏重于文本资源,而忽视了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导致闽南文化这一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进而使政治教学与社会现实脱节,学生对政治课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笔者认为,将闽南文化引入初中政治教学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1 将闽南文化引入初中政治教学的理论依据
1.1 符合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学说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对于泉州学生来说,闽南文化是他们从小就接触到的文化,走过泉州的大街小巷,俯仰之间,闽南文化随处可见。这些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资源应成为我们教育的源头和活水。
1.2 符合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首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要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从小生活在泉州的学生,自小就不知不觉的接受着闽南文化的熏陶,可以说,闽南文化是泉州重要的生活体验来源之一。
其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因地制宜”原则,是新课程强调的重要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之一。它指出 “要从当地和学校实际出发,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地取材,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要求“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把闽南文化与初中政治课程资源相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3 符合国家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我国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尤为重要,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基所在。初中生正是学知识,长文化的黄金时期,在初中阶段,将闽南文化引入初中政治教学中,能引发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将闽南文化引入初中政治教学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全国各地也都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文化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13年,中央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2014年泉州列入“21世纪海上絲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提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三年多来,泉州市已成功举办了“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系列活动、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第十四届亚州艺术节等活动。我们的文化事业发展定位,既要承接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融汇现代都市文明的崭新成果。但是虽然泉州文化积淀深厚,但我们的学生对此也了解得较为粗浅。而中学政治教学课作为基础教育具有为发展国家主流文化服务的功能,也有为促进地方文化,尤其是促进地方优秀文化的发展服务的功能。所以,把闽南文化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相整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挖掘泉州的历史,了解泉州的文化,从而使学生成为承袭本地区优良传统、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积极力量,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学讲闽南话,听南音、梨园戏、高甲戏,讲述泉州的崇武古城、东西塔、老君岩、安平桥、蔡氏古民居……学生沉浸在本土文化中, 在弥漫着“泉州味道”的课堂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跃然纸上,学生记于心头脑海间。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泉州,闽南文化和学生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对学生最具亲和力,最能换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闽南文化与初中政治课程资源相整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九年级《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讲,学生恐怕很难理解,而如果采用结合泉州本地经济发展现状来进行探究活动,则比较能直观的感受我国的经济制度,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采用通过社会调查、查阅泉州晚报等资源中的有关泉州经济发展的数据和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一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专题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泉州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泉州市的发展只是一个缩影。由于给合了学生最熟悉也最亲近的乡土乡情,使学生既轻松又较深刻的了解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加深了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endprint
2.3 有利于培育和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青少年重任在肩。民族精神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强大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来培育和增强中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而闽南文化崇源重本、格守传统,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列举祖籍泉州南安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事例。当年,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使宝岛台湾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再比如,闽南歌谣 《打日本》:“滚滚滚,打日本,阿兄打先锋,阿弟做后盾。把将日本仔,打做番薯粉。”烩炙人口的闽南歌谣唱出了闽南儿女的抗日激情。除此之外,乐善好施的闽商大腕、惠安女的勤劳勇敢,无不是学生所熟悉的,能体现民族精神的鲜活榜样。“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一首学生们都耳熟能详的《爱拼才会赢》,更是唱出了我们泉州人敢闯、敢拼的民族精神。
2.4 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講,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闽南文化与初中政治课程资源相整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人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而掌握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常识,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学习《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的内容时,可以结合泉州举办亚州艺术节时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差异及如何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总之,在闽南地区,将闽南文化引进初中政治教学具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积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挖掘闽南文化的价值,结合时代特点,为初中政治教学引入活水,让初中政治教学更加生动、鲜活。
参考文献:
[1]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Z].2012.01.
[3] 林伟东.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与乡土资源的有效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05.
[4] 蒋纯琪.闽南文化在闽南地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2.09.
[5] 吴宝席.回归教育原点的课程资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