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探析

2018-01-13 00:31邱政
文教资料 2017年27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必要性

邱政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应在充分挖掘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必要性 培育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变化。当代青年作为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更是在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大学生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群体,承载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接关系到我国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1]。因此,不断探索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体系,切实塑造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非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十八大报告明确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层面看,它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统一;从社会层面看,它是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结合;从公民个人层面看,它又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完美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的最高抽象,是从党和国家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中概括和升华出来的,体现了各阶层的普遍价值追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

二、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受各类文化在全球的浪潮中的传播及各种社会思潮的猛烈冲击的影响,各种先进的文化与落后文化并存,正确的与错误的思想交织,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碰撞。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加强培育和引导。

(二)当前社会发展中高校教育创新的需要

“教育的基础功能是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核心功能是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去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当代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且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它是大学生完善自己所需的发展理念。在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一切坚持从客观实际问题出发。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将大学生的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发展,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迅速到来,大学生已开始积极投身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近年来,很多“90后”的大学生开始转变观念,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理想与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积极地加入我国的各项建设的行列,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打造过程中的主力军,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传统道德观念等精神文明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他们是学习、弘扬并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作为倡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神圣使命,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坚持从理论学习、示范引领、实践锻炼三大方面深入探析塑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認同。

(一)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认知认同

实践证明,要想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真正促进大学生通过认知的方法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知识的认识,进而主动接受到感兴趣,就必须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学习、理解。一方面要让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什么,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让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深入理解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两个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高校作为倡导并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高校必须从国情、社情及校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切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来讲:第一,高校必须严把教师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自身过硬,才有说服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必须加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将它注入日常的教学过程。第二,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形式,采取学生喜欢的、富有创新性的教学形式,把那些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高校需要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客观优势,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优化课程的设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各门学科,走进教材,从而更好地使广大学生接受,实现认知认同。

(二)重视示范引领促进情感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创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境。在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示范引领,即榜样教育的作用。实践证明,榜样和典型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说服力和感召力,“榜样(典型)能够表现出观察者原本不具备的新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观察者能够形成同样形式的思维和行为”[4]。使大学生在情感上对价值体系产生满意和肯定,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强化情感认同。

榜样教育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教育形式,一种是通过树立全社会或不同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供人民群众来学习和效仿。另一种是发挥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当代高校来说,要发挥示范引领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善于认识典型榜样,学习典型榜样,用榜样激励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挖掘各种优秀的精神,如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工匠精神、抗洪精神等。其次要广泛树立典型、塑造榜样。通过对身边或者社会中的好人好事的大力宣传,在大学生心中树立起先进集体或者个人的良好形象,从而在主观上使大学生学有对象、赶有目标。可采取交流会、报告会等多样的富有创新的新形式、新渠道,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兴的多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让先进事迹和人物走进学生宿舍、走进教室、走进学生的心中。促使大学生“见贤思齐”,全面深入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强化实践锻炼促进行为认同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高校需利用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社团,坚持“以党团组织为依托,以社团活动为支撑”,切实推进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与行”。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社团活动中,不仅有利于社团的建设,而且可以使活动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近年来高校积极改革,努力创造优势条件给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路径,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程,成效突出。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加强对社团的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重點把握社团活动的政治影响和价值观念的渗透。高校团委作为社团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完善团委、学生会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科学、正规、系统的运营模式。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坚持“校级活动出精品,二级学院活动出特色,社团活动出规模、重普及”的工作方针,有效促进了社团的建设、活动的开展,突出和彰显了活动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校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全面进步。

大学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经济形式不断创新发展,给人们带来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新变化,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探索高效效培育的路径是解决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偏差问题的需要,也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当然,构建和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这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将理论学习、示范引领和实践锻炼密切联系,不断加强对大学生“三观”的引导,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努力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周璐.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探析[J].潍坊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2]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3]杨绪盟.论民主党派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

[4]班杜拉,著.林颖,译.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9.

[5]刘玲.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必要性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