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冰
摘 要 “互联网+”的理念为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破解传统集中培训的弊端提供了新的模式。当前实施“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还面临很多问题,如学校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信息化素养亟待提升,线上培训的质量保障技术和手段有待完善,线上培训难以达到技能实训的教学效果,等等。实施“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还需继续加大基础性建设投入,加快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培训质量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基础设施;教师素养;线上培训;培训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3-0060-04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师是关键。但从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来看,传统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已经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要求。以河南作为职教大省为例,全省5.18万余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亟需在专业技能、教学技术、职业素养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按照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每五年要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根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和现有培训体系的培训能力,“十三五”期间,需要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各级各类培训15万人次以上,累计学时要达到1800万以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模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当下,“互联网+”的理念及其应用为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新的动力,推动了各类社会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益的倍幅增长,因此,能否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领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在管理理念、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而大幅度提升培训能力和效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关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有关“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的调研背景与设计
为有效推动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模式,2016年6月,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培训基地负责人,开展了主题为“河南特色的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研究”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项目研究立足河南的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围绕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通过“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的模式来解决传统培训模式弊端的可行性和具体措施开展了调研分析。本次调研突破时空限制,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依托在线调查问卷网站进行问卷设计,借助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问卷随机推送,共推送网络调查问卷937份,有效回收率100%,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广泛、随机和多样性。本次调研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在职人员,从所在学校性质上看,参与调研的人员中省属学校占比18.5%,市属学校占比39%,县属学校占比38.5%,民办学校占比4.1%;从工作崗位上看,参与调研的专职教师占比为78.5%,各类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占比21.5%;从年龄层次上看,41~55岁年龄段占比34.4%,31~40岁年龄段占比46%,30岁以下占比19.6%,以上结构与河南省职业院校架构及教师队伍结构基本相符,有效地保证了调研数据的代表性和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二、“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的价值
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使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规模和效果受到了巨大的制约。在对“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省级培训的报名及报到率仅为93%左右,而国家级培训的报名率近五年的平均值也只有77%。针对现行传统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5个选项(多项选择),调查结果见图1。
从培训组织方的层面看,主要是经费投入不足和优质教学资源稀缺的问题;从培训参与方的层面上看,主要是培训时间不灵活,教学针对性不强和实训比例不高的问题。站在“互联网+”的思维上去谋划,我们不难发现基于开放和共享特点的“互联网+”模式,恰好是对症下药,解决这些弊端的有效途径。
(一)解决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规模受限的难题
河南作为职业教育规模大省,仅在编在岗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就有5.18万人。虽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教师资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客观上看,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进而限制了培训规模,以至单纯依靠传统模式无法实现教育部有关中职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的要求。但是,借助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和手段,可以实现公共课、基础素质课和专业理论课培训的网络授课,进而大幅度压缩集中培训时长,降低教师参训的交通、食宿等保障性费用支出,缓解经费压力。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保障技术的成熟,将使培训在规模上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完全满足学校教师参训的需求。
(二)解决优质资源稀缺、培训质量不高的难题
在职教师的能力提升,依托的是国家、省、市和学校四个层面的培训体系,其中主要力量是校本级培训,但是受经费和组织能力的限制,目前河南省校本级培训在师资力量、组织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条件上都比较薄弱,与国家和省级培训的培训质量不可同日而语。而“互联网+”的模式可以将国家和省级层面的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到基层学校,使稀缺的优质培训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进而将全国的职教师资培训水平拉高到一个相对统一的层面,也为个性化的集中培训奠定相对一致的基础。
(三)解决培训时间固化、影响正常工作的难题
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河南省职业院校的生师比为27:1,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任教师不足的问题,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而系统化的集中培训往往时间较长,目前的国家级培训一般为3个月,省级培训也不低于160学时。因此,传统培训模式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基本上都安排在暑期进行,但从学校层面上看,暑期又是招生的关键阶段,因此基层学校的教师往往是“平时忙教学,暑期忙招生”,长期脱岗必然对学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反观“互联网+”模式下,由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学习成为了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事情,教师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进行充电提高,无需脱岗,更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四)解决教学针对性差、应用效果不佳的难题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专业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和培养培训机制建设的滞后,使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即便同一院校、同一专业的教师对于培训教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和教学资源等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下,具有职业技术特色的分层教学很难得到落实,单一的标准化培训内容的设计使有的参训教师“学不会”,而有的参训教师“吃不饱”,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差,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在网络教学的平台下,微课等碎片化教学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差异化的培训需求,在教学资源高度丰富和信息分析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实现针对每一个体的个性化课程设计和自主性选择的有效结合,能够彻底解决针对性差的难题。同时,由于网络平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使随时随地的教学指导和交流研讨成为可能,对于教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应用,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解决了传统培训教学延伸能力弱和应用效果差的问题。
三、实施“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硬件及网络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2012年教育部制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号)等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以来,河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有效提升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了一批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摊子大、基础薄,全省职业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对本次调研的数据分析来看,同时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硬件条件和上网环境的学校比例仅为53.5%。在硬件设施方面,参与调研的教师所在学校虽然基本能够为教师人均配置一台电脑,但仅有14.3%的教师配备了移动电脑。在网络配置方面,学校网络接入总带宽在200Mbps及以上的比例仅为69.2%;学校统一部署了无线网络且能够基本覆盖公共区域的仅为39.6%。硬件设施和网络配置的不足,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教师便捷高速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参与教师培训活动。
(二)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信息化素养亟待提升
“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实施,要求参训教师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化素养。从本次调研的数据来看,在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自认为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教师仅占71.9%;在信息化素养方面,日常能够熟练使用微信、QQ进行信息交流的教师为91.2%,但是能够更深入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和工作中来的教师则比例偏低,比如,能够采用电子备课的教师占44%,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占23.1%,对线上培训模式了解和接受程度较高的受访教师仅为78.1%,尚有21.9%的教师基本未接触过线上的学习模式。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实施“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模式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职业学校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及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等方面的整体素养亟待提升。
(三)线上培训的质量保障技术和手段有待完善
从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多达94.4%的教师能够认识参与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上,仅有56.7%的教师会主动报名参加培训,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是由于学校安排和职称晋升等外部因素要求才会参加培训学习。教师参训的主动性不足,对网络培训的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通过对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系统等线上培训平台的研究发现,现行的线上培训质量保障手段还比较单一,从实际应用的效果分析,难以较全面地保障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面对主动性不高的受众来实施线上培训,需要更加完善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保证。
(四)线上培训难以达到技能实训的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形式,其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对于教师实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參与调研的教师中,有86.9%的教师认为提升自身的专业实操技能是参与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有57.5%的教师认为线上培训模式难以达到技能实训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93.2%的教师认为虚拟仿真的技能实践培训环节与现实操作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工科专业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场景、设备和流程的熟悉程度上,但对于实际操作的手感、力度等直观经验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同时,有81.7%的教师认为单纯的线上培训模式无法满足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提升对企业用人标准、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认知的要求。
四、实施“互联网+职教师资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性建设投入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向职业学校捐助信息化设备、软件以及相关产品和提供服务,加强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确保教师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普及,加快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提高学校网络带宽和无线网络覆盖率。要积极组织有条件的院校、研究机构和行业企业,建设国家框架下的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支持系统和教学资源,在避免资源重复建设的前提下鼓励地方和学校针对自身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性资源建设,形成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社会共建、重在应用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信息化资源建设体系。
(二)加快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把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持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定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评体系,通过学习、应用、交流、竞赛、考评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自主学习意识。
(三)努力構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体系
基于职业教育对教师技术实践能力的要求,线上培训模式虽有其显著的优势,但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理实结合的培训模式。因此,如何借鉴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学理念,构建以公共基础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线上培训模式与以集中研讨和企业实训为主要形式的线下培训模式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实现两种模式的深度融合和互相促进,将是职教师资培训有关管理和研究机构需要集中力量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逐步完善培训质量的保障措施
培训过程的有效监管和培训质量的科学评价,是提高培训实效性和保障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培训工作改革和创新成功与否,根本上需要以最终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为依据。在教师自身学习意识和积极主动性不高的前提下,实现培训的有效质量管控至关重要。如何在相对松散的学习环境下确保培训的实效和质量,必须要从培训过程的互动性、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和培训管理以及评价的科学性上入手,进一步推动培训质量保障措施的研究和创新。
参 考 文 献
[1]翁清华.“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研究[J].职业,2016(21):75-77.
[2]王唯嘉.“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6):21-24.
[3]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规划(2016-2020年)[Z].教职成[2016]388号,2016-05-23.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to reform and innovate of training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and also provides a new model for solv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training. 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 +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hardware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improving teachers' computer skill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mprove the quality assurance technology and methods for the online training, the difficulty to meet teaching effect of skills practice by online training, etc. To implement the "Internet +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peed up promot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strive to build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training system, and gradually improve guarantee measures for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Internet+";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infrastructure; teacher quality; online training; training quality
Author Bai Bing,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Training of Henan Provincial Teaching Laborator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4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