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江
(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中心卫生院,重庆 402560)
骨科门诊中,桡骨远端骨折是多发疾病,急诊中占17%1,该疾病主要指桡骨远端3 cm范围内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好发于50岁以上的妇女和青壮年男性。我院骨科主要采取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效果满意。
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35例门诊病人,查体、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其中女28例,男7例,年龄21~78岁,平均57.9岁,所有患者均属于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和其它骨折合并症,在受伤后1周内就诊,平均就诊时间(3.8±0.5)h。粉碎性骨折、陈旧性骨折未纳入统计。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2中设定的桡骨下端骨折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以下3点:(1)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受伤后6小时内就诊者给予血肿内麻醉,6小时以上者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肩外展屈肘前臂中立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助手握住前臂的近端,术者双手握住患者的大小鱼际,先拔伸牵引三分钟左右,纠正重叠移位,用力快速掌屈尺偏,顺势把向背侧桡侧移位的骨块向掌侧尺侧端按推挤,使之复位。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3人复位法,一助手握住患者前臂的近端,另一助手握住患者的大小鱼际,拔伸牵引三分钟左右,纠正重叠移位,术者用两手拇指由掌侧将骨折远端推向背侧,其余四指将骨折近端由背侧向掌侧按压,远端助手顺势在拔伸牵引下将腕关节背伸、尺偏,即可复位。检查复位情况,触摸桡骨茎突于尺骨头长约1~.5 cm,不满意者再次手法复位直至复位满意。
复位后,保持牵引,用脱脂棉花包裹超过需要固定范围,再用桡骨远端专用小夹板分别置于前臂掌侧、背侧、桡侧、尺侧。伸直型骨折的远、近端分别放置一平垫,夹板上段到达前臂中、上1/3,桡、背侧夹板超腕固定,限制骨折远端的桡背侧活动,掌、尺侧夹板不超腕关节,固定在尺偏休息位。屈曲型骨折在桡骨远端骨折的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放置一平垫,夹板上段到达前臂中、上1/3,桡、掌侧夹板超过腕关节,限制骨折向桡侧、掌侧移位,背、尺侧夹板不超腕关节,将腕关节固定在尺偏休息位。使用1 cm宽布带依次捆扎中间、远端和近端,缠绕两周后并打结,松紧度适应。固定完成后,X片复察骨折对位对线,如发现复位差者,重新复位。待复位满意后,颈腕带抬高固定患肢,手掌保持尺偏位休息位,固定完成即可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术后3天复察,通过X片观察骨折情况,发现移位,则重新复位调整小夹板的固定,特别是松紧度的调整,防止固定的过松过紧。嘱患者每周复查一次X片,固定期间按照中医骨伤三期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早期(1~2周)指导患者行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功能锻炼,中期(3~4周)指导患者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后期(4~5周)去除夹板后积极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逐渐加强。
优: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恢复正常。良:骨折移位在0.3 cm以内,腕关节无明显外观畸形;差:骨折移位在0.3 cm以上,腕关节明显畸形,前臂旋转功能明显受限。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判定,优23例(65.7%);良8例(22.8%);差4例(11.4%),优良率88.5%。
我院骨科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的优良率达88.5%,说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利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法简单、方便、不需要手术,避免了手术后感染和二次手术,适合闭合性、非粉碎性骨折。
我院骨科一直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即方便对骨折断端的固定,又能保证腕关节、手指早期功能锻炼,还可以根据患肢的恢复情况行夹板松紧度的调整。在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分期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接受度高。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效果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1]蔡穗东,符瑜亮,陆武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0例[J].海南医学,2016,27(18):3044-304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1.
[3]王树梓,朱长庚.整骨手法图解,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月底2版第6次印刷[J].